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快意市集
第8版:特稿 2022-09-13

快意市集

老徐的“涉一工作室”从2020年7月至今,已经在各个市集上给3000个人拍过照 老徐 供图

本报记者 姜燕

在秋意渐浓的日子里,老徐的“地摊照相馆”在苏州河畔的“森林里”市集出摊了,这是自去年11月上海陆续出现疫情反复后,他第一次参加市集。热闹的环境、可爱的顾客以及欢乐的摊主圈子,是他最喜欢的生活状态,曾经每一个周末,他都会兴冲冲地运上一大堆设备,包括摄影器材和沉重的咖啡机,去和朋友们相会。

“很多时候就是为了去享受那份开心。”老徐说。开心,几乎是来到市集的商户和消费者共同的心态。市集独特的业态,唤醒或者填满了人们内心对新鲜感、体验感和互动的渴求。而在疫情里,市集又平添了另外一种意味。

一 开市

7月底,在都市里的“世外桃源”天安千树苏州河河滨步道区,“森林里”市集开市,这是上海今夏开的第一个市集。尽管天气大热,星期五到星期日下午3时开到晚上10时的市集依然吸引了不小的客流。苏州河荡漾的碧波和美丽宜人的河滨步道,以及网红打卡地、有着都市“世外桃源”美誉的天安千树,自带流量;市集清新明快的装饰和充满文艺范的设计,也吸引了周边客源,树林间星星点点的装饰灯光和摊位上明亮诱人的光亮,拨动着路人好奇的心弦。

人们漫步市集间,把玩着摊位上的布艺、首饰、包包等创意产品,和摊主轻声低语地交谈,或在啤酒屋买上一杯冰爽的啤酒,三三两两站在一旁,边喝边聊。小吃区一带,章鱼小丸子、韩国鱼饼、荷兰薯条在不同的锅具上煎、煮、炸,热火朝天。

市集上宜静宜动,商户和顾客以不同的方式,享受着各自的快乐。像做创意点翠首饰的女孩吴倩,无论身边多么热闹,她始终埋头在摊位上,专注于指尖丝丝缕缕的鹦鹉羽毛和孔雀羽毛镶嵌。察觉有客人来了,才放下手里的活计,袅袅婷婷地站起来,始终带着微笑,不紧不慢地和顾客交流着,“青金石色彩略重,适合细细的一条;绿松石叠在一起更加好看”,时而还把自己收藏的老物件指给客人欣赏。

自然界的风云变幻是市集不可或缺的元素。“轩岚诺”台风来的那个周六,傍晚突如其来一阵骤雨,浇得大家措手不及,商户们纷纷拉起雨布,努力遮住摊头,顾客们也纷纷躲避,有些人挤到空着的摊头里躲着。但显然一场大雨浇不息大家的热情,雨势未止,帘布已然拉起,顾客也又兴致盎然地逛起来。

二 交友

做香熏蜡烛的赵先生夫妻俩喜欢市集,因为“希望每天的生活,就是我们想要的方式”。

他喜欢在市集上用交谈的方式去卖蜡烛,而不是像推销员一样,用“两颗一起买会比较便宜”一类的话术,所以经常是聊了很久,客人买走一颗蜡烛。如果客人有点纠结,他还会建议客人先不要买,因为回家点起来如果香味与预期不一样,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有人说我怎么那么佛系,我说不是佛系,是希望彼此都获得美好的感受,虽然是生意,但我不想太生意化。”

他和妻子给蜡烛的香味取了很有趣的名字,贴近生活。比如“礁石少年”,给人的印象是在海边玩水的少年;“续命”是咖啡的味道。如果有人闻了之后,说出类似的感觉,他会像孩子一样高兴。

他觉得来的客人也都很有趣,各种年龄层的人都有,提的问题也好玩,他会耐心地回答每一个问题。

他们始终没有开束缚自由的实体店,平时在家制作蜡烛,周末就去参加各个市集,积累了客户之后,也在微信朋友圈销售,去年开了网店。

“在市集上,你永远没有办法预料会遇到什么样的客人,还可以认识很多有趣的摊主。”市集上的顾客和摊主都成为朋友,有时候还会一起去露营。

多年前,他和妻子从台湾搬来上海,各自忙于生活。他做过日式烧烤,晚上经常加班,妻子带着舞蹈团,到各个城市巡演,两个人几乎见面都难。7年前,他们决定改变这种不喜欢的生活方式,辞掉原来的工作,追寻想要的生活,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以前的副业“香熏蜡烛制作”上。钱虽然挣得少了,但夫妻俩朝夕相处,其乐融融。创业之初的一两年在市集上赚的钱有限,但两人相携相依,慢慢做出了品牌。

三 亲民

红红的酱料包裹着拇指大小的年糕,在一口大平锅里翻动,鲜艳的色泽让人看了直流口水。“建佑先生”的摊位前,经常有人驻足。

40岁的建佑对夜市有着不一样的感情,他从小跟着父母在夜市长大,现在创办了专门定位小吃类夜生活的品牌,不设固定门店,而是常态性地去参加市集,著名的安义夜巷、BFC外滩枫径夜市都有他的身影,在豫园也开了一家快闪店。

建佑喜欢市集给周边居民带来的期待感,这可能更多地来源于他儿时的感受——有小朋友会特别期待到夜市吃某一种小吃,或者有大人总在等着周末市集开了,可以去采购。

居民的生活确实因市集而丰富。建佑发现,“森林里”的顾客除了到天安千树打卡的游客和商场的消费者外,相当一部分是周边居民。而且,和通常办在闹市区的夜市不同,通常顾客渐消的星期日傍晚,“森林里”反而会迎来一波小高潮,顾客大多是周边大型住宅区中远两湾城的居民,他猜想是上班前的最后一天,在家附近散个步,略微放松,又准备第二天开足马力。

他也很喜欢市集带给人的惊喜,主办方经常会在不同的节假日举办一些主题活动,比如啤酒节和这次的中秋节露天电影等,即使是周边经常来逛的居民,也会时常有眼前一亮的感受。

建佑是地道的夜市圈里人,请的师傅也是走南闯北跑市集的有故事的人。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师傅少年离家,早早入了市集圈子。他坦言,做这一行不需要太高的技术,比如炒年糕、煮鱼饼,操作简单,原料、食材有产业链上的供货商,随时送到。哪个旅游景区游客火爆,哪里办樱花节、桃花节,辐射全国市集的微信群里都会有消息,他想去哪个城市就到哪里去。遗憾的是疫情后,旅游遇冷,微信群也渐渐散了。

四 辛劳

赵先生是最早入驻“森林里”的商家。7月里,看到商户微信群里发出市集将开的消息,他狠狠地开心了一下。毕竟4—6月里的生意荒,带来了相当大的心理压力,现在终于“有钱可以赚了”,他们也急需赚钱来增加安全感,维持夫妻俩共同坚持了7年的事业。而且毕竟线上也无法体验香氛,介绍得再美好“有点像夏天下过雨的草坪又晒过太阳的感觉”,新顾客很难感受。

为了久违的第一次,夫妻俩精心准备了约200颗蜡烛,从五十几种香氛中选出了适合夏天使用的偏清爽型香味,如甘菊调、茉莉花调和栀子花调等。中午11时从美兰湖出发,叫上货拉拉去市集,到下午三四时全部布置好,才顾上吃午饭。

两人对第一次的营业额不敢有太高的期待,估计着每天能卖1000元,3天能卖到3000元就不错了。结果比预期翻了一番,赵先生笑说“把我吓到了”。不少老客人是得知消息后,专程到市集上去和他们见面、闻香氛、选蜡烛的,这让他们更加开心。超预期的业绩让夫妻俩有底气去“吃点好的”。按照多年形成的惯例,周末赚得多,就去吃顿火锅什么的,再做个SPA;如果赚得少,就随便吃点,只按个脚。

做市集三天下来筋疲力尽,讲了一个周末的话,回家后两个人谁也不想出声,甚至在身边沟通也用微信,一个人问“要不要吃东西、喝点什么?”另一个人回“好啊”。星期一是两人躺平的一天,睡到自然醒,吃个早午餐,继续趴床上,也不怎么看手机。到了星期二,才有精力把东西理一下,商量、准备下个周末去市集的东西。

中秋节期间,他们夫妻俩各自奔赴,一个继续在“森林里”驻守,一个则去了博荟广场针对年轻人的Savvy Exchanger(二手)市集。

五 知心

相对门店,市集也为疫情生存提供了一种更为灵活的方式,也提供了创新的可能。

老徐的“涉一工作室”从2020年参加市集,那时候第一次疫情刚刚结束,他的摄影业务还没有恢复,恰逢政府开始推夜经济形态,老徐想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到市集上做一些好玩的事情,也可以增加曝光量,寻找新的渠道,于是就有了“地摊照相馆”。

从2020年7月至今,老徐已经在各个市集上给3000个人拍过照,用的是上世纪60年代的中画幅拍立得相机,顾客当时即可拿到一张独一无二的照片。因为只有一次按下快门的机会,老徐拍得很谨慎,每次都会和顾客先聊天,聊他们当天的故事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所以很多顾客成了朋友,会追着他的市集去拍。这次在“森林里”,一对前年曾在市集上拍过照片的闺蜜得知消息,又追了过去,再过几天其中一个女孩就要离开上海了,她们来拍照留念。“虽然2年时间里我们只见过3次,但每次见面都会因为拍照而像很熟悉的朋友那样聊天,她说拍的照片会一直带在身边,这是可以拿在手里、感知温度的照片。”

2020年底的时候,老徐用拍立得给那一期的所有摊主和他们的摊位都拍了一张照片,60多位摊主从下午二三时拍到晚上八九时,拍完请他们在照片上写下名字、日期和当天的心情,或者自己想写的任何东西。主办方负责人李颖文细心地把每张照片用相框装好,放进礼盒,作为那一期市集的礼物,送给每一个人。

做市集的圈子不大,摊主们经常会在各个地方遇到,见面相互拥抱,就像老朋友、老同学。这次经历过疫情,感觉更加不同,你到我摊上喝杯咖啡,我到他摊上喝杯啤酒,再一起去吃章鱼小丸子,聊聊这一年都在干什么,虽然下着雨,但回归的感觉特别好。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做市集比门店累得多,老徐也愿意重拾旧业,重新安排设备、人员的档期,来参加市集的原因。因为它“真是个迷人又有趣的地方”。

六 共享

充满烟火气的市集给城市的商业带来生机与活力。

2020年中,中央文明办就曾明确表示,不再将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与地摊经济相似的市集经济由此被列为重点发展对象。上海市政府在2020年5月,推出“五五购物节”“六六夜生活节”等,对夜经济加以扶持,静安区安义夜巷升级回归,BFC外滩枫径夜市、思南夜派对、大学路纳凉游园会也从那时出现。

中国商业研究院课题组的数据显示,仅在2020年,上海共出现了近百个市集形态,集中分布于徐汇区、静安区、黄浦区以及浦东新区世博园及陆家嘴金融中心板块,偏远一些的地区也有各自小规模的市集。

市集也是初创创意店展示产品,积累客源的平台。“森林里”的主办方“米九十Lifessence”负责人李颖文做市集6年,初衷也就是因为国内有很多初创的品牌,需要曝光的机会。这对一些在城市边远地区的店更有吸引力,比如小众独立设计师箱包品牌“upqomus”的凌凌,店铺远在朱家角。

李颖文说,疫情后初创的品牌对平台的需求更大,很多创意、餐饮等方面的小商户,需要更多的扶持。以往不少商户更多是来感受氛围,但今年的状况明显不同,很多人是为了多赚一些钱来到这里。所以,李颖文和她的团队也会更努力地去想办法,让商户们有更多实际的收益,比如会建议做餐饮的商户要准备发光的灯台,让消费者看到内容的呈现,更快地锁定眼球;物品的摆放要层层叠叠,有错落的美感,而不能只摊在一个平面上;再如创造更优化的市集环境,招商时避免同一类型的商户比例过高,在现场增加休息区,加入户外的帐篷元素等……

“每一年活动结束的时候,大家都会很认真地跟我们告别,以后节日的时候群里也会相互问候,特别温暖。我们在共同努力,度过困难时期。”李颖文说。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