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极端天气能出片 盐熨包的妙用 一双布鞋的小确幸 时令风物·《齐民要术》里,枣子的N种吃法 一罐可乐
第15版:夜光杯 2022-09-13

一双布鞋的小确幸

章慧敏

大伏天,我将友人送我的千层底布鞋拿出来晒太阳。这双“内联升”方口搭襻鞋是友人好几年前去北京学习时买了送我的。她对我说:“别小看这双布鞋,它可是用了40多种工具、90多道手工工序才制成的,保你穿着舒服。”

方口布鞋是我们年轻时脚上的标配,我当年还做过几双:把一摞旧布铺平后先勾勒出鞋样,然后一针一线地在厚厚的布堆上纳,为了让鞋底的牢度扎实,“咬牙切齿”地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纳,鞋面则是用厚糨糊一层又一层刮在黑色的斜纹布上浆硬,等到干了以后还要在鞋面四周滚边。不过,最后一道绱鞋的工序不得不花钱请弄堂口的老皮匠帮忙完成,只见他拿出一把带钩的锥子,上上下下地把鞋底和鞋面绱在一起,不出半小时,一双布鞋就做成了,这时候只要在新鞋上喷点水,楦上几个小时便大功告成了。

老皮匠坐在小板凳上一面绱鞋,一面摇头,他嫌我纳的鞋底软扑扑得不得力,他说:做鞋必须三道弯:腰弯、脖子弯、腿弯,这样才能用得上劲。他还说,做鞋看似简单,实在是一针一线皆有章法。现在回想起老皮匠说的那些话,虽然朴素却是做鞋的门道,富含哲理。这“章法”造就了“内联升”长久不衰的信誉,一双千层底布鞋近百道的工序更是老字号的精气神啊。

友人送的这双布鞋除了上脚试穿过,我从没舍得在地上踏步走。我宁愿不厌其烦地每年夏天拿出来“晒霉”,然后细细地欣赏它整齐划一的纯手工针脚,以及它不动声色的高贵。然而,每次见到这双鞋时便联想到上海的“小花园”,上了点岁数的对“小花园鞋店”应该不会陌生,它也曾盛极一时,要不也不会有“南有小花园,北有内联升”的美誉了。

我外婆的布鞋是去“小花园”定制的,像她这种专门去定制布鞋的老太太有很多,大多因为缠过足而双脚畸形,一般的鞋店哪有三角粽子似的小脚鞋子售卖?但小花园的师傅就有本事让那些曾受过脚伤的老太太穿上舒适的鞋。他们不厌其烦地对两只脚反复量尺寸、寻角度,然后一针一线地制作。我还记得外婆说她亲眼见“小花园”门口停满了一辆辆取货的黄包车,闻得到阵阵幽香,那是太太小姐们身上散发出来的脂粉香。可见生意之火红。

我幼年时也跟着母亲去“小花园”买过鞋子,印象中这家店好像在南京路旁边的浙江路上。店员陪着母亲挑选鞋子,我便目不转睛地盯着店里那一双双鞋面上绣的金色鲤鱼、红色牡丹、青紫莲藕……母亲那时出客常穿旗袍,绣花鞋与旗袍搭配,是当年的绝配。

的确,凡是称得上百年老店的,都有值得称道的故事,就说“内联升”的声名之所以传遍大江南北,他的骄傲就在于当初专为朝廷命官、旧时名士定制舒适的朝靴和布鞋。自然,今天的“内联升”为了顺应时代潮流,也在求新求变。从京城的朋友发来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他家的店堂里设了咖啡吧,这让我立刻联想到上海的百年老店邵万生的那杯糟香咖啡。

友人送的这双千层底布鞋我仍将珍藏,它带给我的“小确幸”很踏实,不仅穿着舒适,还如同收藏了一段百年人文记忆。于我而言,老字号是品质与匠心、技与艺融合的保证。我会关注他们的创新,比如去品尝一杯老字号里的跨界咖啡,去入一件改良产品,但打卡之后,老店还会推出什么吸引人的内容呢?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进取的课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