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第二轮市级生态环保例行督察工作启动 守护好“小神兽”的暑期安全 从研究“鱼宝宝”到教育小宝宝 安眠药越吃越多,小心药物成瘾
第6版:上海新闻 2023-06-27

从研究“鱼宝宝”到教育小宝宝

专业跨界的“祥子老师”激发孩子们对海洋的兴趣

“洋洋爸爸,今天上午的海洋小课堂里洋洋特别活跃,他说水族缸可以让家里变得更美,他特别爱观察里面的生物,希望热爱自然、亲近海洋的种子在洋洋心中继续生根发芽……”结束了一天的课程,盛祥在向家长反馈小朋友们的状态。

去年,盛祥从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结束了本硕7年的水产养殖专业学习生涯,毕业即入职中国福利会幼儿园从事幼儿园教师工作。

从研究水产养殖和海洋保护方向跨界到学前教育,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个事业却在盛祥的不懈坚持下焕发出新的魅力,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蓝色的种子。

“对生命的尊重让我看到更多的可能”

“一条鱼、一只蟹、一片藻……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只有尊重系统中的每一个生命,才能真正看到‘生命的奇迹’。”这是盛祥在中福会幼儿园课堂上常常对小朋友们说的话。

在大学期间,他的导师谭洪新教授始终强调,水产养殖和海洋保护的研究基础是对水生生物的认知,专业的基础课程就包含绘鱼图、制标本、做解剖,还有水族生态造景、鱼卵孵化等,让盛祥不断看到海洋生命的神奇和瑰丽。

在校期间,盛祥为了能照顾好实验室里的“鱼宝宝”们,常常早出晚归地守在实验室里,即便遇到临港“妖风”也阻挡不了他的喂鱼工作。也正是这种“奶爸”式的经历,让盛祥在进入幼儿园工作时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在海洋生态系统里,生物的行为、性格都不一样,如果强行按照人类的思维去干涉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在幼儿园和孩子们沟通过程中也让我看到,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闪光点,需要我们在尊重他们的前提下慢慢发掘。”盛祥感慨。

“坚实的专业基础让工作锦上添花”

幼儿期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期,从小打好科学基础是首要任务,中福会幼儿园围绕“健体健心、自理自信、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幼儿培养目标,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以“学生活、学做人、学学习”为切入点的“生存课程”,其中就有盛祥作为专业支持开发的“海洋课程”。为了设计好这门课程,激发孩子们对海洋奥秘探索的兴趣,盛祥在课程导入、话题讨论和海洋科探室建设方面下足了功夫。

“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对盛祥的专业能力培养都起着很大的作用:《鱼类增养殖学》《鱼类生态学》等一系列的专业书目和文献是他设计课程的基础,而在校参加的专业实践帮助他发掘课程亮点——“小鱼安家计划”就是其中之一,灵感来源于盛祥在学校制作的生态瓶,将少量的植物和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或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透明环境中,形成的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这种模式恰好可以帮助孩子们在饲养、观赏生态瓶中的鱼和其他水生生物时激发对海洋的兴趣。

“跨界”无碍“祥子老师”受喜爱

在初入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时,盛祥时常担心因专业不对口导致工作上出现失误。有一次,一个小朋友问盛祥:“祥子老师,马里亚纳海沟有多深?里面有什么呀?”对这个问题盛祥确实不了解,于是把问题记下,并告诉小朋友:“今天回家后,我们都去找一找答案,明早我们来交流好吗?”第二天一早,孩子将一张自己画的海沟示意图展示给盛祥,盛祥把从家里带来的深海科普画册翻开给小朋友答疑,从那天开始,他发现这位小朋友经常在图书角翻看深海科普画册。当临近毕业大家在交流梦想时,这位小朋友说:“我长大以后要当一名马里亚纳海沟科学家!”这件事让盛祥开心了好久,不安的情绪也逐渐消失。

“虽然我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跨界了,但我却感到‘鱼水和谐’之美!”盛祥激动地说。在中国福利会幼儿园内,小朋友们十分喜欢这位“祥子老师”,园长和同事们也都对他称赞有加。

打开手机,微信昵称是“一尾小海洋”的盛祥正在和家长们耐心地沟通着如何引导小朋友自主饲养、观察生态鱼缸内的小小生物,用一尾小海洋的力量激发着朵朵热爱海洋的“浪花”。

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