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见
所有与暑假有关的记忆里,最后的暑假往往印象深刻。不论是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最后”代表着一种告别,也有继往开来的期许。今年,是我硕士毕业的最后一个暑假,这个暑假的离别与展望,与以往不太一样。
开学之初迎来疫情,毕业之际送走疫情;我们这届学生的校园时光,大部分在“封闭”中度过。为不留遗憾,我勉力搭上末班车,争取到了在毕业学期出国交换的机会。因此,当6月伊始,国内校园的空气中弥漫着离别的哀伤与惆怅,同学们欢快地进行着毕业旅行和毕业聚餐时,我却独自在德国校园,体验着异国的异样“暑假”。
德国的暑假,一般从七月末八月初开始,但德国最酷热的“暑期”,大概只有两周时间。所以,国内七月的“暑期”旅游旺季,恰好是德国学期最忙的期末月,当国内朋友大汗淋漓地跟我感叹全国各地直逼四十摄氏度高温的天气时,我仍需要顶着凉风、穿着线衣与夹克去上课。从“避暑”的角度看,春季学期来德或许是一种幸运。还记得初来乍到时,一位越南籍环境科学系留学生走在路上,突然驻足,举起相机,对着路边的樱花拍了起来。他边拍边跟我感叹,你来的是个好时候,德国的寒冷期太长了,现在气候正好,春暖花开。
德国的暑期虽然不长,假期倒是很多。除了每周日的固定公休(大部分欧洲国家,周日商场、超市和机构都不营业,德国是公认世界上工作时长最短的国家),在我交换的这几个月内,大大小小至少经历了五个假期,长则两周,短则一日,甚至学期当中还有一周左右的期中假期。有阵子我闭门写作,有一天突然发现冰箱余粮不足,出门囤货时,却见家附近冷冷清清,一个人影也没有,整条街道意外地安静。直到走到闭店的超市门口,我才知道,当天又撞上了某个公休的宗教假期。
即使还没有放暑假,德国城市的暑假氛围已经十分浓厚。前不久参加了一场由政府牵头举办的夏日城市狂欢派对,在城市中心的商业街区内,主办方搭建了八九个不同音乐风格的露天舞台,邀请不同的乐队前来驻唱。连续三天,每晚七点,游客、学生、上班族……无论男女老少,大家纷纷来到舞池,举着啤酒或葡萄酒杯,边喝、边唱、边摇摆,主舞台甚至嗨歌到次日凌晨三点才散场(德国的夏天,晚上十点半依然天光熹微,对于十一点才进入夜生活的他们来说,三点可能真的不晚)。
一位德国朋友告诉我,每到假期,他们全家都会去荷兰附近的一个小岛度假,无所事事地游荡,惬意地环岛骑行,待上整整一周。当意大利同学听说我想用一周的时间,到意大利的三座城市旅行,惊讶得连连摇头。一周,对于国内的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个幸福的长假,足够去好几个地方“特种兵式”旅行;而在国外,一周仿佛只是习以为常的短假。或许,假期不够长,也是国人始终难以松弛的原因之一吧。
这周末,护城河边又将举办一场为期三天的家园节,除了常规的音乐舞台和品酒狂欢,晚上十一点还会有漂亮的烟花秀。随着气温的回升,你能明显感觉到整个城市的欢乐,都在以假日之名蓄势待发;而我的短期交换,也即将落幕在德国真正的盛夏。我想,这还是我第一次期待暑假晚一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