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妙春
2021年3月29日,“夜光杯”刊登黄政一先生的文章《京胡与琴师》,提到了笔者。随后的那个星期一上午,单位有会,中途,老同事顾华悄悄递来刊有文章的夜光杯单张,说:“给你,作个纪念吧。”突如其来的喜悦、同事的诚意,都让自己开心不已。
中午,未参加每月一次的退休聚会,导航引路,直奔华漕地区的养老院,看望老同事董克明。新民晚报曾有过一个栏目,晒晒身边的老照片。谢谢晚报和董克明的人格力量,让我这个晚辈力荐老照片及其背后往事。董老的故事曾两次亮相晚报,以至于那天见到老人家,他用力抱紧了我,久久没有松开。并且说,现在没有报亭,想多存一张报纸,太难了。
董老在职时是一个部门有威信、有人缘的好人。他退休后,接任领导是我直接上司,偶尔聊起,说董老开明、睿智,患两次大病,都化险为夷。小孙子写过一篇称赞爷爷的作文《我的天才爷爷》,字里行间满是敬意。
晚报在刊登董克明老照片及背后往事前夕,邀我同去他陆家浜路寓所,所闻让我震撼。董老身世辛酸,童年时的一个暑季夜半,天气燥热,邻居家失火,浓烟滚滚袭来时,他与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在酣睡中惊醒,被正值壮年、经营一个文化用品商铺的父亲,用尽全力从三层阁楼的老虎窗抛下,躲过一劫。老董对1940年三伏天的滚滚浓烟刻骨铭心,感恩父亲的托力救命,怀念葬身火海的父亲和胞弟,将之化为善待人生的不竭动力,因而人品出众,深得同仁尊重。那天晚报采访时,已逾九旬的董老打开一纸,让记者和我近前细看,同时幽默地对一旁的小儿子示意:辰光没到,侬先退后。原来,老人早就立下捐献遗体、家里财产安排的字据,思路清晰……
从回忆回到现实。怀着敬意,我来到敬老院。下午一点半,进入会客厅,俄顷,董老坐着轮椅被一位男护工从电梯里推出来。董老高兴之情满溢,一边又半是嗔怪着说:“这么远,浪费你时间,多不好意思啊。”我把单位交办的事一一弄妥,已过大半个小时;又说附近店铺午歇,空着手来看望您,太失敬了。猛然想起上午同事赠送的夜光杯报纸,自己还没来得及仔细读过,赶快与董老分享。
于是,春和景明时分,有了这难忘时光。“小江,你来看我,又带来这么多信息,温暖,我开心又不安,太难得了。我几次和伟中(小儿子)讲,你们一定要做好朋友……”看着尊长信赖的笑容,文学照亮生活的一句老话,再次掠过脑际。
编者的话: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新民晚报的办报宗旨。悦读、悦心、悦人是夜光杯的追求与办刊理念。在向融媒体深度转型过程中,除版面,我们还有新民晚报App夜光杯频道、夜光杯微信公众号、夜光杯朋友圈视频号、市民读书会以及夜光杯进校园等。
纸上相逢,线下相聚。您对我们的内容与活动有何建议与要求,欢迎与我们时时互动。
来信请在标题上标注栏目名称。
邮箱:hongse@xmw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