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陶艺·蒸蒸日上 意蕴生动《平衡木》 将军罐上“鹊桥相会” 吹箫引凤结良缘
第13版:民间收藏 2023-08-26

吹箫引凤结良缘

清代吹箫引凤玉人

◆李笙清

公元1511年,受宦官刘瑾案牵连的王九思正当壮年就被迫中断仕途,回渭北老家过上了闲散的平民生活,这也让他有了大量的时间潜心文学和戏曲创作,写下了诗文集《渼陂集》、杂剧《沽酒游春》《中山狼(一折)》,及散曲集《碧山乐府》等。有一年春天,他游览漆水河畔的浒西庄,写下《浒西庄春日行乐词》四首,其中一首中的诗句“倚柱调鹦鹉,吹箫引凤凰”出自于春秋时期的一段民间爱情故事。这件清代吹箫引凤玉人就形象生动地诠释了这个美丽的爱情传说,让人联想到弄玉夫妇笙箫和鸣结成眷偶、双双跨凤成仙的美好结局。

这件玉雕高10.5厘米,宽3.6厘米,青白色玉质。玉人为一年轻女性,呈站立状,面庞丰满,秀鼻小口,眉目清秀,一身长袍曳地,披一条莲花披肩,头上发髻高耸,眉眼向下,双手紧握长箫,似乎正在凝神思考,酝酿再吹一支什么曲子?在玉人身边还有一只被箫声吸引而来的凤凰,凤凰姿态优美,头部微扬,双足一前一后呈行走状,一人一凤形神兼备。

相传春秋时期,秦穆公有个小女儿,因自幼爱玉而取名“弄玉”。弄玉长大后姿容绝世,还精通音律,尤擅吹笙,不由乐师教导,自成音调,宛若凤鸟鸣唱一般。秦穆公很疼爱这个女儿,想给她找一个佳婿,可弄玉心气很高,说只有通晓音律、能与她的笙吹出的音乐相和的人,才有资格当她的丈夫。当时有一个名叫萧史的人很会吹箫,他的箫声高亢嘹亮,婉转动听,能引来孔雀和白鹤起舞。弄玉听了他的箫声,禁不住芳心暗许。于是秦穆公就将女儿许配给萧史,二人结为佳偶,笙箫和鸣,情笃和好。萧史每天都教弄玉吹箫,数年间,技艺大成,她吹奏的箫声与凤鸣声十分相似,真的引来了凤凰。于是秦穆公筑凤台,让他们夫妇居住。有一天早上,夫妻二人乘凤凰飞去,从此踏入仙途。秦国人为纪念弄玉,特意在雍宫中筑凤女祠,祠内有时还能听到隐约的箫声。

这段神话传说被西汉著名文学家刘向记载于《列仙传·萧史》:“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乘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萧史秒吹,凤雀舞庭。嬴氏好合,乃习凤声。遂攀凤翼,参翥高冥。女祠寄想,遗音载清。”

北宋时期,因为这段爱情传说还衍生出一个《凤凰台上忆吹箫》的词牌名,表达了人们对这对神仙眷侣的怀念和祝福,历代著名词人晁补之、李清照、纳兰容若等都用这个词牌填过词。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所撰《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七回“弄玉吹箫双跨凤”,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

吹箫引凤的故事因为充满了浓厚美好的爱情气息,以至于成为中国古代工艺品上常用的代表性题材,明代画家仇英的《吹箫引凤图》、收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明崇祯青花吹箫引凤图瓶等,都是取材于这个流传久远的爱情故事,以表达对夫妻恩爱、婚姻美满的期望。

清代康乾盛世,先后打通了缅甸翡翠、西域和田玉进入中原的线路,大量优质玉材的使用,加上皇室爱玉成风,朝廷和民间都对玉器制作十分重视,迎来了中国玉器史上的第三个高峰,玉器碾琢精妙细致,玉雕工艺精美绝伦,留下了大量传世珍品,其中以配饰和陈设品最为多见,此外还有各种玉质的实用器皿和文房用品。这件吹箫引凤玉人是一件陈设玉器,以整块青玉立体圆雕而成,参以平雕和高浮雕技法,玉质纯润细腻,晶莹透亮;人物主题鲜明,内涵丰富。从各个角度观赏,只见玉人身形窈窕,面貌逼真传神,衣饰随着手部的动作自然舒展,线条皱褶清晰可见,光洁温润,质感分明,体现了清代玉雕精湛的工艺水平。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一年一度的七夕将至,当我看到这件蕴含着古人对爱情、婚姻美好追求的精美文物,欣赏玉器精雕细琢的高超工艺,想起其背后耐人寻味的爱情故事,一缕对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祝福之情顿时油然而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