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诊疗手段的进步,全身麻醉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但是人们对麻醉的认识只停留在“打一针就完事”的程度,误解重重。其实,打一针只是全身麻醉的开始,接下来工作多着呢。全身麻醉是麻醉医生带着患者“走钢丝”,麻醉医生凭借的是技术、经验和胆识。
为了帮助患者正确了解麻醉,采用“ABCDEF”来分别描述错综复杂的全身麻醉全程。
A anaesthesia麻醉 严格地讲,全身麻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麻醉苏醒。首先是麻醉诱导,所谓的“打一针”,通过开放的静脉,推注一套麻醉组合药,依靠依托咪酯来镇静、催眠;依靠罗库溴铵来松弛肌肉;依靠舒芬太尼来镇静、镇痛,减少刺激;依靠丙泊酚来麻醉患者。即使是打一针,那深静脉穿刺绝对是麻醉医生的看家本领,通过深静脉推注麻醉药,麻醉起效更快,如果遇到大抢救,深静脉还是重要的生命通道。
B breathe呼吸 当患者进入全麻状态时,脑电双频指数低于60,甚至低于40的爆发性抑制状态,此刻,患者的自主呼吸也处于暂停状态,需要通过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依赖麻醉机的呼吸装置来维持患者呼吸。
C circulate循环 当患者进入全麻状态的过程中,影响的不仅是呼吸系统,而且会波及循环系统,导致血压上下起伏,心率缓慢,严重的甚至导致血压骤降,心率骤停,需要密切观察,通过调整麻醉深度,通过多巴胺、阿托品以及其他血管活性药物或者快速补充容量来及时处理,刻不容缓。保持稳定的循环系统,往往决定手术的成败。
D defense防御 其实,在麻醉诱导期、麻醉维持期和麻醉苏醒期,都可能出现生命体征的波动,有的是因为麻醉药物引起机体过敏,有的是诱导刺激导致患者哮喘发作,有的是因为术中牵拉导致胆心反射或者其他反射,当然,术中大出血更会引起心率加速,血压波动。总之,围术期处处可能出现风险,处处需要防御,不可掉以轻心。
E excitement兴奋 手术结束了,让患者从麻醉状态平稳过渡到苏醒状态,除了在手术结束之前就要估算麻醉用药量,等到手术结束时让药物作用在体内渐渐消除,还需要利用外加的兴奋加速患者苏醒,比如,机体加温,气管导管刺激,甚至呼喊患者名字来催醒。
F follow跟随 患者苏醒了不等于围术期就安全了,还可能因为脂肪蓄积的麻醉药物重新返回血液导致机体再次进入昏昏欲睡的状态,加之术后患者体质虚弱,情形严重的还会出现呼吸抑制和心率抑制,出现生命垂危信号。此外,术后疼痛或者不适也会引起患者烦躁、焦虑,导致挣扎而出现危险状况。因此,跟随的监测尤为重要,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严密跟随,严密监测,把可能出现的危险苗子及时掐灭,化险为夷,才是保证患者苏醒安全的重要环节。
当然,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和将来分离麻醉的出现,“麻”和“醉”的分离,对手术刺激无疼痛感,无肌紧张可以理解为“麻,麻木”;手术时大脑清醒,快乐愉悦可以比喻为“醉,陶醉”。全身麻醉的“ABCDEF”也将随着其他的安全处置而变化或者被取代。
曹钟强(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