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五年建两千张“家庭病床” 罕见先天畸形新生儿获救 写字对不齐要尽快矫正
第5版:上海新闻 2023-08-28
临汾路街道让行动不便的老人看病不出门

五年建两千张“家庭病床”

本报讯(记者 江跃中)“姚阿婆好,今天感觉怎么样?天热,身体要当心……”8月22日下午1时30分许,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黄柳柳,准时走进和源名城小区89岁的老年患者姚金美家,上门开展医疗、护理服务。黄医生一边询问姚金美的起居等情况,一边为她测血压、听诊心肺,了解近一周来的身体状况。“我腿脚不好,出门不方便,黄医生每个礼拜二下午都会来家里给我看病,持续5年了。方便了我,辛苦了她。”姚金美对黄柳柳赞不绝口。

临汾路街道社卫中心社区副主任胡敏昨天介绍,像姚阿婆这样在家接受医疗服务的模式就是“家庭病床”,“近5年,我们一共在居民家建立了近2000张‘家庭病床’,全覆盖社区20个居委会,让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不出门,也能在家中享受同样的医疗就诊服务,深受社区居民欢迎和好评”。

家庭病床服务是指对需要连续治疗,但因本人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到医疗机构就诊确有困难,需依靠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患者,以居家、居住的养老服务机构为主设立病床,由指定医护人员定期查床、治疗、护理,并在特定病历上记录服务过程的一种卫生服务形式。

姚金美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病、脑梗死等疾病,又是一个乳腺癌术后的老人。建床之前是市北医院的“常客”,经常因心衰发作至市北医院急诊,家属苦不堪言。街道社卫中心在小区成立卫生站后,家属来卫生站寻求帮助,经评估,为患者建立了“家庭病床”,至今已有5年。

“从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看,‘家庭病床’模式使得老年患者能够在家中就享受同样的医疗就诊待遇,并且通过家庭医生的日常定期诊疗和干预指导,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患者还能在家庭医生指导下,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习惯,起到改善健康状态、控制病情的效果。”胡敏介绍,社卫中心目前在街道建有“家庭病床”400多张,“家庭病床”医生19人。“老人看病不出门,取药不排队,医药送上门,治疗在家中,心情更愉快。”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