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留住生活的动人瞬间 申城“公园+”,“接入”无限可能
第4版:上海新闻 2023-08-30
展会展览、创意设计、科普电竞……

申城“公园+”,“接入”无限可能

静安雕塑公园今年六月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在公园艺术中心举办《着色·绘声绘色》上海戏剧学院服装与化妆设计专业、绘画专业联合作品展,是“公园+高校”的一个范例

观众在雕塑公园艺术中心浏览联合作品展的展品

本报记者 金旻矣

你有没有发现,过去的一年,家附近熟得不能再熟的公园,悄悄变了?上海的公园,正在摆脱“千园一面”:雕塑作品放下身段,通过公园平台走近市民;学生巧思实现落地,通过“公园艺术季”走上街头;科学和自然教育更是与公园“天然契合”,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在上海,公园已不仅仅是公园,而是可以“接入”体育、文化、音乐、艺术、戏曲、红色资源、阅读等无限可能。

2021年6月,上海审议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市公园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推动“公园+”与“+公园”建设。当年9月,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十四五’期间新建改建的公园中,增加体育、文化、音乐、艺术、戏曲、红色资源等元素,创建各类主题公园”。记者从市绿化市容局获悉,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各区已举办各类主题功能拓展活动100多项,“公园+”活动已拓展至全市16个区、45个公园。

创意设计“众筹”落地

本周,30多件展品陆续运送至静安雕塑公园,又一场“雕塑盛宴”——第七届国际雕塑展的序幕被徐徐打开。除此之外,位于地下的艺术中心也宾朋不断,上半年的《天人本一》华海镜书画展刚告一段落,下半年又将举办“林明杰个展”室内展等展览。

“今年的雕塑展将拓展覆盖范围,提升市民参与度。”静安区绿化管理中心公园管理科徐信侬告诉记者,除主展区外,全区还布置了9个延伸点位,涉及菜场、居住区、商业体、沿街绿化、学校门口等。通过行为艺术、手绘等形式,拓展雕塑的表现形式,让“高大上”的艺术“放下身段”,更亲和地走进市民生活。

同样充满艺术气息的,还有复兴公园内的五把座椅。座椅一半黑色一半金色,云纹等中式图案与西式铁艺花纹相结合,“法中合璧”颇有艺术感。座椅上的铭牌则刻有词句和企业名,比如“为你建一座乐园”“一把座椅一份心意”等。

“这是‘斐茗椅’,斐指Coffee咖啡,茗指中国茶。设计者是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景观工程院学生何正昊,在2021年复兴公园公共艺术大赛中获优胜奖。”黄浦区绿化管理所公园管理科臧军表示,当时征集到了200多位高校学生和青年设计师的作品,为让优秀作品落地,黄浦区绿化部门联手相关部门向社会征集认捐认养。最终,由五家企业分别认捐的“斐茗椅”在今年初走进了复兴公园。

此外,思南公馆的网红座椅“城市心跳”座椅、玉兰园的“飞花”座椅和西藏南路太仓路口“启园”的“心动”座椅,创意均源自“环复兴公园艺术季”系列活动。目前,共有9件艺术作品走进了黄浦区的街区和公园绿地中,将“公园+艺术”的拓展功能向街区延伸辐射,让城市更像一座“大公园”。

功能拓展 公园增色

不只是“+艺术”,上海的“公园+”还能接入无限可能。

“公园+自然教育”就是其中之一。今年,静安雕塑公园借助与上海自然博物馆比邻而居的“优势”,首次尝试与自博馆联手举办特色科普直播导览,效果出奇的好。“3月,第一场科普直播导览‘春天的第一枝梅花’在静安雕塑公园梅园举办,约22万人次观看。5月,在闸北公园举办第二场‘走进城市江南园林’直播导览,观看数为26.52万人次。下半年将在大宁公园举办第三场。”徐信侬说,“自博馆有着非常专业的力量和强大的传播平台,科普属性也能与公园无缝衔接,这种形式让更多市民能了解公园植物特色。”

复兴公园则另辟蹊径,将眼光瞄向了“公园+科学”。初夏时节,园方联合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打造了一场“来吧!葩科!(Lab+Park)”活动,公园变身“科普实验场”,将“复兴号”的顶板、碳纤维制成的自行车骨架和风电叶片横截面、能记录跑步数据的AI技术设备等“大块头”搬进园内,邀市民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

“公园+高校”则成为了又一块试验田。静安雕塑公园今年六月与上海戏剧学院和上大美院合作,在雕塑公园艺术中心举办服装道具展、绘画专业联合作品展等,发挥了高校的专业特长及学术影响力。而在黄浦区,人民公园海棠文化节也出现了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师生们的身影,富有创意的新颖活动为今年海棠节增色不少。

“公园+竞技体育”更是契合年轻人的需求。今年6月,ins复兴·国际电竞音乐乐园在复兴公园“钱柜”原址开业,2万平方米的国际电竞音乐商业综合体备受瞩目。众多头部品牌IP与英雄体育VSPO共同拓展电竞生态,将公园变为名副其实的“大人游乐园”。“公园并不只是广场舞的天地,我们希望通过引入竞技体育,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到公园。”徐信侬说。

打响品牌 多元发展

记者从市绿化市容局获悉,为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上海自2021年起按照“打响品牌一批、专业提升一批、丰富植入一批、规划新建一批”的目标,积极推动“公园+”体育、文化、音乐、艺术、戏曲、红色资源等的多元发展模式。当年,在市绿化市容局与市教委的联合推动下,黄浦、静安、长宁、徐汇、虹口、闵行、浦东等7个区,共青森林公园、滨江森林公园、古猗园3座市属公园和上海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8所院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公园主题功能拓展。

而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各区已举办各类主题功能拓展活动100多项,“公园+”活动已拓展至全市16个区、45个公园。城市公园在“艺术、文化、红色资源、体育、特色园艺”等方面不断推进公园功能的拓展,开展系列活动,为市民带去更好的游园体验。

在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方面,上海进行了有益尝试。黄浦区“环复兴公园艺术季”、静安与上戏的“公共文化校地共建基地”、古猗园的“公园+非遗主题”、和平公园的“公园+阅读”等均已形成长效机制,逐步培育了公园独有的文化品牌。

在增加市民互动方面,公园不断拓展活动内容。黄浦区开展“公园+体育”,使健身与游园融合,推动城市与公园无界融合。虹口区鲁迅公园开展全民科学健身,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品质的休闲健身环境。奉贤区充分发挥上海之鱼公园群的优势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BULU自然学校实现“公园+教育”的拓展延伸。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