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浦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任伟在社区食堂和居民交流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任书记经常一个人走访社区居民,有个星期六早上9点不到,我无意中看见任书记在82号楼下和几位老人聊天,听到其中一位老人说,新房子到我死了也不会造好,我们这里的几个老人可能都看不到新房子造好了。任书记说,阿姨,看你精神这么好,肯定能够活过百岁。”这是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原彭一居民区现平顺路790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安明上周讲述的一段往事,张安明动情地说:“任书记为彭一旧改操碎了心……”
居民嘴里经常念叨的“任书记”,是军转干部、曾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的彭浦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任伟。“我不能让他们等不到住上新房的那天。”为了让居民早日住上新房子,任伟一期又一期地推动非成套旧住房改造,尤其是促成将彭一小区2110户居民整体“打包”一次性同步改造,刷新了上海旧改体量最大、户数最多、难度最大、情况最复杂、生效比例最高等多项纪录。
一头扎进施工场地
2013年12月,任伟来到彭浦新村街道担任领导,老旧小区多、旧改任务重、街区老化设施多、为老服务资源少等社区治理瓶颈摆在他的面前。特别是正在开展的彭三小区四期“拆落地”旧改项目,旧改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困难,需要街道出面协调克服。
任伟一头扎进彭三小区的成套旧改办,双休日也经常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任伟在与彭三四期回搬居民交流沟通中得知,大家希望能建一个社区食堂,任伟就反复跟街道相关部门商议,将原城管执法中队的办事大厅和办公用房部分面积拿出来,设计改造成了如今的社区食堂。
帮助化解各类矛盾
“旧改被称为‘天下第一难’,而‘拆落地’是‘难中之难’。”任伟谈起这些年来主抓旧改的感受时表示,难就难在“既要让居民满意搬离,还要让他们满意搬回”。在户数最多的彭一小区“拆落地”旧改项目中,他倾注了更多的心血。
彭一小区是彭浦新村街道最后一个非成套旧住房小区,居民户数达2110户。“彭一居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住上新房,告别每天上厕所排队,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生活状况。”2019年5月,彭一小区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正式启动。
彭一小区房型非常复杂,任伟天天蹲点旧改办,经常进小区听意愿,在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历经近一年、20余稿修改、40余次专题讨论,终于确定最优设计方案。
2020年10月1日,项目正式签约。“91岁的干永年老人和他89岁的爱人,因为年事已高,任书记根据政策,将两位老人‘提前’直接安置住进了彭三小区四期已改造好的存量新房。当时,老人拉着任书记的手,带他参观新房,开心的心情溢于言表。尽管干永年老人的爱人只在新房子里居住了半个月,就去世了,但老人的新房梦终于圆了!”张安明讲的故事令人动容。
10年来,在任伟的带领下,彭浦新村街道彭三四期、彭三五期、彭一小区等拆落地旧改项目有序推进,共有3412户居民受益。
打赢一场场攻坚战
任伟曾经在部队服役26年,2008年脱下军装后,任伟继承发扬军队的光荣传统,在旧改等社区治理的新战场上,打赢了一场场攻坚战,他说,2007年8月2日,时任市委书记习近平来彭五小区调研时,夸赞彭浦新村街道干部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讲奉献”的“四个特别”,这与部队带给他的品德和作风相契合。“四个特别”早已成了街道的“彭浦精神”。
“彭浦夜市”曾因逼迫8条公交线改道而闻名,任伟不畏艰难、主动作为,2013年底重拳出击,将“吃名”远扬多年的“彭浦夜市”彻底取缔。
他探索“五违四必”拆违“六步工作法”,先后拆除了违法建筑8.2万平方米,拆除沿街商户1865扇卷帘门,破解了一大批常年未决的社区管理顽症,最终以全市第四、全区第一的成绩,创建了上海市首批“无违建先进街镇”。
本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