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5日 星期六
新需求  新挑战 见证老百姓的日子“富起来” 拒绝“野生导览”后的一种尝试
第11版:文体新闻 2023-09-05

见证老百姓的日子“富起来”

上图与市银行博物馆联合举办“金融文献展”

本报讯(记者 乐梦融)金融与民生休戚相关,财富则在金融业跌宕起伏的发展历史中与老百姓息息相关。昨日,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上海市银行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人民金融与民生发展文献展”在上图目录大厅开幕,展览通过大量的金融文物与文献资料,为观众呈现人民金融与民生发展的历史影象。

新中国成立至今,上海金融发展领全国风气之先,留下了许多珍贵史料文献,既有早期的金融期刊、报纸、学术著作、统计报表等,也有音像、视频、书画等视觉文献,还有各类银行票证文物等实物载体。每件物品背后,是老百姓依靠勤劳致富改变人生轨迹的民生故事。

近300件不同的史料和文献,将观众的记忆带回到半个世纪之前。展陈中包括5米手绘长卷《天下熙攘:上海百年金融》、第一套到第五套人民币的全套、上海证券市场最早上市交易的股票和认购证、各类早期的信用卡、存单存折(见右上图)、老银行宣传画等,全景还原呈现新中国成立至今人民金融与民生发展的血脉关联。

首次展出的《天下熙攘》手绘长卷由上海市银行博物馆馆长黄沂海创作,海派书画家戴敦邦题签。作品以白描的手法,描摹了近代上海金融业百态。画面包含150余个各色人物,造型神态迥异,既有各类金融业者,也有普通市民百姓,共同演绎着金融屋檐下的沧桑变迁。作品还真实还原了钱庄、银号、典当、中外资银行、保险、证券交易等金融机构场景,涉及近代重要金融历史事件,好似近代上海百年金融“清明上河图”。据作者介绍,这幅作品创作过程查考了大量的金融影像史料,历时2个多月完成。

展出的第一套人民币多达60种版别、鲜为人知,难得一见;第二套人民币时代特征鲜明,还有绝无仅有的叁元面额纸币(见右下图);除了纸币,展览还展示了100多张不同时期的银行卡,比如不少上海人拥有的第一张工资卡——浦江卡,以及各类琳琅满目的信用卡品种,展现了老百姓支付方式的演变。

展览持续到10月8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