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剧照
《庄周试妻》剧照
汇全国戏曲精品力作,聚全球演艺市场目光,10月15日,随着上海昆剧团全本55出《牡丹亭》之集粹版将作为艺术节开幕演出盛大上演,越剧、晋剧、花鼓戏、南音、锡剧、曲剧、花灯戏……一幅荟萃南腔北调的戏曲瑰丽画卷将在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徐徐展开。
承载历史底蕴
吟唱着“六方印,六座山”的苏秦,“一条道走到死也是凯旋”的苏秦,书写的是人间大义,映照的是和平与梦想。10月19日和20日,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蔡浙飞领衔主演的史诗越剧《苏秦》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观众可以看到女子越剧的细腻表演,更可以看到一个灵魂徘徊在命运中的呐喊和个体生命在时代中的绽放。
同样在表演上突破以往舞台经验、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还有晋剧领军人物谢涛。身为女老生,谢涛早在2005年就凭借一出《范进中举》在晋剧阔别上海舞台69年后叩响上海大门。这一次,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将于10月27日和28日在上海星舞台带来《庄周试妻》,谢涛领衔饰演老生庄周和小生楚王孙。
厦门市南乐团大型南音剧目《文姬归汉》将于10月26日和27日上演于宛平剧院,这也是厦门市舞台艺术作品首次入选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该剧紧扣去国怀乡的文化母题,辗转吟唱,以女诗人的生命苦旅和对华夏文化的坚守与回归,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和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改编文学经典
在著名剧作家陈涌泉看来,影视对文学的改编是“百年修得同船渡”,戏曲对文学的改编可以说是“千年修得共枕眠”。文学给戏剧提供了滋养,戏剧也让文学得到了更持久、有效的传播。本届艺术节期间,陈涌泉作品《鲁镇》将来沪,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打造的这部曲剧将于11月3日和4日在宛平剧院上演。
无独有偶,另一部由鲁迅作品《伤逝》改编的锡剧《涓生之路》由无锡市锡剧院、东台市锡剧团联合创排演出,将于10月30日和31日在宛平剧院上演。演出阵容汇集锡剧“彬彬腔”第三代嫡传王子瑜、锡剧“梅派”第三代传人蔡瑜等多位名家。
展现当代风采
守根护脉,方能以古鉴今,古韵新唱,则让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经典古戏、文化遗产“活起来”。10月21日,由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创排的《夫子正传》将亮相虹桥艺术中心。《夫子正传》脱胎于传统花鼓戏《讨学钱》,增加了时间的跨度和历史的厚度,丰富了其思想内涵和喜剧色彩。
一部说的是老百姓的事儿、唱的是听得懂的词儿的商洛花鼓戏《情怀》将于11月8日上演于大宁剧院。这部现代戏以乡村养老为切口,关注当下乡村振兴大蓝图。为让更多的青年人认识并爱上花灯,云南玉溪市花灯剧院特别打造了一部青春剧《花腰飞虹》,将于11月15日和16日在宛平剧院上演。这部花灯戏以大学生毕业回乡创业、振兴乡村为主题,把故事嫁接到玉溪花腰傣聚居区,既演绎当下青年人身上的故事,又宣传玉溪独有的花腰傣民族文化。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不仅将成为展示当代戏曲创作最新动态的一扇窗,更是连接传统文化与多样受众群体的一架桥梁。在这个世界文艺竞相绽放的舞台,中国传统戏曲曲艺必将成为中外观众感受中华本土人文魅力的绝佳契机。本报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