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玲
“盒子越来越大,牙膏管子越来越小。”“以前都是2.9元、3.9元,现在普遍19元、29元、39元。”最近,不少人发现,牙膏价格翻倍上涨,低价牙膏消失在货架上,近日“10块钱以下的牙膏消失了”相关话题登上热搜。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也证明,单管牙膏平均价格“上蹿”。牙膏越来越贵,是不是原材料成本增加了?登康口腔旗下拥有冷酸灵等品牌,其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成人牙膏的单位成本分别为1.53元、1.47元和1.50元。可见,牙膏的原材料成本基本稳定。
导致牙膏“提价”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传统牙膏企业在竞争发展中,有些引入资本打“功效牌”,其实就是往牙膏中添加酵素、益生菌、玻尿酸、氨基酸等成分,宣扬美白、抗过敏、抗糖、清新口气等功效,不断变花样,不断提价格。因为不断获利,牙膏企业越来越沉迷于产品“升级”。同时,明星代言等也让成本飙升。
事实上,10元以下的国产老牌牙膏在网上仍然有售,但问题是不少老年人不会网购,他们的口腔健康状况主要是牙齿脱矿和龋病,对美白和香味的要求并不高,却只能在超市消费“牙膏奢侈品”。另外,不愿囤货的中青年人大多会选择在便利超市购买单支牙膏,而低价牙膏很少能进入超市。
牙膏的“美妆化”宣传和不断添加的功能,早就让公众对牙膏的质量安全和功效宣称多有怀疑。好在,今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发布《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并将于今年12月1日起实施,要求牙膏上市前必须备案。对牙膏企业而言,牙膏功效不能“吹破天”,价格也不能“飞上天”。牙膏越来越贵,监管必须跟上,牙膏企业是时候眼睛“往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