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众人助梯”让困难家庭“一键直达” 居民“带头人”用心用情化解矛盾
第8版:要闻 2023-10-30

“众人助梯”让困难家庭“一键直达”

姚丽萍

一个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儿子多重残疾,母亲重残无业,父亲是低保人员,外祖母轻微残疾,外祖父母的退休金不多,家庭生活实在困难。这个家庭的加梯意愿尤为迫切,能否如愿以偿?黄浦区海南西弄52号—64号“老楼加梯”给出答案:能!

今年,全市“老楼加梯”3000台是年度政府实事项目。这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全力推进中,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一方面,困难群体加装电梯意愿强烈,另一方面,分摊费用往往超过困难家庭承受能力。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黄浦区大力推进“众人助梯”制度,让困难家庭也有机会分享“一键直达”的幸福。

何谓“众人助梯”?通俗地说,就是“五个一点”——个人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社会筹一点、企业让一点、邻里帮一点。

黄浦区民政局、区房管局联合制定“众人助梯”试行方案,辖区内人户一致的低保家庭、特困供养人员、困境儿童、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残无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在加装电梯过程中遇到的出资难题,因此得到化解。

至于帮扶比例,设计也很细致——低保人员、特困供养人员,社会化募集帮扶比例为80%,爱心企业和邻里共帮扶10%,剩余部分由个人出资;困境儿童、符合低收入条件的重残无业人员,社会化募集帮扶比例为70%,企业和邻里共帮扶10%,剩余部分由个人出资。

“老楼加梯”进程中,“五个一点”,看似不起眼,效果还真不错。截至目前,“众人助梯”项目已帮扶五里桥街道铁道小区、丽园新村,打浦桥街道北蒙三小区,外滩街道宁波小区等9户困难家庭;另外,半淞园路街道的8户困难家庭,已提出申请并通过民主评议、提交部门审批。上周,“众人助梯”项目推进暨普育东路101弄8号楼加梯开工仪式举行,海南西弄52号—64号“众人助梯”受益家庭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众人助梯”,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加梯一次性出资难的“痛点、难点”,点穴到位,深受好评。无疑,这项制度设计聚集资源、延伸服务、解决问题,有效推动“老楼加梯”,是申城基层治理的一次成功实践。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宏大的“老楼加梯”民生工程制度设计中,“众人助梯”的“五个一点”很微小,但其中的价值导向和社会效果,却很是可圈可点。

12年前,市人大代表曹兆麟提出“老楼加梯”代表建议,初衷就是要解决既有多层住宅无电梯居民的出行难。12年过去了,“老楼加梯”制度设计从无到有、从繁到简,最近三年,这一政府实事项目的推进力度更是以每年1000台、2000台、3000台的数量大幅提升,数量提升的背后,是城市的温度、是钢筋水泥城市的人文关怀。

因为没有电梯,无法出行的群体,在城市人口中,不是多数;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为加梯出资发愁的群体,在加梯群体中,也不是多数。如果说,“老楼加梯”的制度设计,解决了第一种“少数需求”;那么,“众人助梯”,就是解决了第二种“少数需求”。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个区域,善治与否,不只在于保障多数人的合理合法需求,也在于重视少数人的合理合法需求;重视,并且能够去落实,靠的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辅相成。

在申城,这种善治、这种相辅相成,如何实现?看看“老楼加梯”“众人助梯”,见微知著。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