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7周年 不“走心”,就可能“走样” “秒变”商品  万千进博好物上架 冷冷的晨  暖暖的手 西岸数智中心启动全球招标 稻花香里又见美丽康桥
第2版:要闻 2023-11-13

不“走心”,就可能“走样”

赵红玲

75岁的陆阿姨家住奉贤区农海公路,由于部分视神经坏死,虽经手术视力仍然很差;同龄的老伴常年坐轮椅,最近发展到下肢动弹困难,上趟卫生间都成“老大难”。老两口去申请适老化改造,但遭所在居委和镇残联以不符条件为由回绝。

这样的条件,还不够申请适老化改造?相关政策难道“只说不练”?经媒体介入终于弄清原委:居委会和镇残联都是按照残疾人士申请适老化改造的条件,去对应陆阿姨老两口;事实上,上海市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都可以申请这项政策。

好政策就在那里,“刚需”如陆阿姨夫妇者,就是“够”不到,原因何在?再好的政策,也需要认真负责地贯彻和落实,各级政府和派出机构如不能“吃透”政策,执行就可能不到位,就可能“走样”。久而久之,也让困难群体丧失政策照抚的机会。

老人最经不起摔跤,上海空巢独居老人比例高,民政部门及时推出适老化改造服务项目,以优惠甚至免费的价格,为老人改造居家环境,这是惠民好政策。但再好的政策,也经不起频频遭拒。建议各级政府和派出机构对群众接待像医生岗位那样实行“首诊负责制”,且要有“就诊记录本”,便于管理和监督。最重要的,相关人员还是要对群众的求助式咨询“走心”,平时要排摸社区情况,对各项政策吃透弄懂,为老人多想一点,多帮一点,绝不能粗粗应付,把“闹心事”扔还给群众。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