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5日 星期六
做证 新“蟹王”“蟹后”出炉 奇 明代古墓石像群深藏居民区
第8版:社会新闻 2023-11-15

做证

李一能

前不久在机场遇到一件啼笑皆非的事,莫名其妙当了一回“证人”,来证明一种所谓创新的设备真的不好用。

那天正是出游高峰,托运行李排起了好几百人的长队,开始以为纯粹因为人多,后来才发现都是一台叫“自助行李托运机”的创新设备闹的。机场投入这一创新设备的本意,估计是想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登机效率,但实际效果完全相反。

首先是操作复杂。第一次使用的旅客基本上无法顺利完成自助,每台机器旁安排了一名工作人员现场指导,人工等于没省。其次是设备不稳定,就算有人指导也不能保证正常使用。比如我,排了半个小时的队,却在机器前被告知要先去打印行李条,打印好的行李条却扫描不出,一再显示录入失败。

试了半天,满头大汗,航班登机时间已近,行李还是没托成。工作人员见状表示:“算了吧,你还是去隔壁人工柜台托运吧。”我听后几乎晕倒,刚才连排队带折腾将近一个小时就白忙活了?工作人员安慰我:“你不是第一个,去隔壁说设备出故障,他们会安排你插队办理的。”

在人工柜台,我一边办理托运,一边抱怨:怪不得队排得这么长,是哪个“大聪明”想出来的“好办法”?没想到,办托运的小哥用一种混合着同情、感同身受的表情看着我,并拿出手机说:“麻烦您把刚才说的话重新说一遍,我们要录给领导去听,这机器我们也不想用。”

我一下子明白了:这套“创新设备”在投入使用前,这家航空公司肯定没有经过充分的调查、试点、意见征询,以至于连一线工作人员也是措手不及,还要借助旅客的吐槽差评来向上反馈。自助服务是大势所趋,但在机场这样的关键场所,在长假出行高峰这样的关键节点,贸然使用如此不靠谱的设备,引发了员工与旅客的一致不满,这是不是有些太随性?

我调整好心情,讲述经历提出建议,而小哥则很快办理完了托运,并对我的“证词”表示感谢,顿时觉得柜台工作人员也挺不容易,希望他们再也不要遇到这样的尴尬。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