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微短剧火了,截至今年7月,有数据显示,短剧市场规模超过40亿元,增长率达179%。目前,横店、象山等影视城聚集了不少短剧剧组,一般一周就可以拍完80集;一集仅有几分钟,90%的短剧题材以“爽”为主,剧集质量不高、主角人设离谱、情节雷同等问题也引发关注。11月15日上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刊文称,广电总局将从7个方面加大对网络微短剧管理力度、细化管理举措。
网络微短剧也被称为“小程序短剧”,是指在小程序或社交平台上播放的短剧,为契合移动端的播放习惯,一般为竖屏拍摄,通过剧情的反转与冲突,拉动受众的情绪,进而付费观看。这些短剧单集价格通常在1元以内,但由于一部短剧动辄80集、100集,观众解锁全剧往往需要花费几十元到百元以上。还有的短剧爆红后,收入可破千万,比如《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24小时用户充值金额突破1200万元;《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24小时充值流水破2000万元,而《无双》上线8天投放消耗突破1亿,这也让很多传统的影视从业者涌入这个新生业态中。
在创作层面,“小程序短剧”的创作成本低,剧组更像是草台班子。据说,“小程序短剧”出现的早期,有些小成本短剧剧组甚至都没有“建组”概念,团队一共十来人,演员自己带妆上班,一天的戏份结束后各回各家。还有的“剧组”里只有导演有车,其他演职人员打车转场拍摄。不难推断,这样的“剧组”带来的作品也精致不到哪里去。
“小程序短剧”之所以如此火爆,是因为它看起来爽,剧情带有较强戏剧性,创作内容更加贴合生活,故事快反转,剧情爽点密集,比如少林寺毕业的阿龙下山成为“外卖之王”,皇后娘娘穿越到现代成为“打工人”……因此,也有人将“小程序短剧”称为可视化的“爽文”。业内人士表示,“小程序短剧”如果前三秒吸引不了用户,流量就流失了,基本上一集要有一到两个反转,前十集要有几个大的事件。
“小程序短剧”让观众“爽”的方式多样,包括战神、穿越、逆袭、重生等题材,由此,整体也就有了“媚俗化”倾向,甚至出现大量“擦边”内容。事实上,动不动扇巴掌、开豪车,用感官刺激来吸引观众,观众看多了也会厌烦。在一时爽快过后,“小程序短剧”想要赢得观众,最终一定还是拼演技、拼制作、拼本子。
从监管层面,网络微短剧应该对标网剧的管理机制。此次,广电总局宣布将不断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从7个方面加大对网络微短剧管理力度、细化管理举措:一是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二是研究推动网络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日常机构管理;三是建立小程序“黑名单”机制、网络微短剧推流统计机制;四是委托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开展网络微短剧日常监看工作;五是推动行业自律,互相监督,全行业共同抵制违规网络微短剧;六是再次开展为期1个月的专项整治工作,围绕网络微短剧的导向、片名、内容、审美、人员、宣传、播出等方面,加大违规网络微短剧处置和曝光力度,进一步优化算法推荐,完善广告推流审核机制,取得立竿见影成效;七是加强创作规划引导,继续打造精品力作。如此,方能推动网络微短剧正向良性的发展。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