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智慧快餐 紫葡萄 长街“小笼” 爱心随着针线走 文章之“味” 素圈耳环 又见柿子红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3-12-03

文章之“味”

曹国琪

一篇好文,“味”是引人入胜之法宝。首先,立题要有“趣味”,作者有发现,读者有共鸣。如内容扎实而专业,则更有“品味”。精妙的论述和诙谐的文字,读起来充满“滋味”。结构精巧而掷地有声、节奏跌宕而演绎生动,那更具备难得的“韵味”。如再能引人遐思,打开思考的空间,会更令人“回味”。如此的趣味、品味、滋味、韵味和回味,堪称“五味杂陈”,如同美食中的酸甜苦鲜咸,丰富而有层次。

能发现一个有趣的话题不容易,在人堆里、在闲聊中,能应景应时带出一个众人捧腹的包袱要有十足的功夫。看似波澜不惊,却深藏暗流,风吹草动后,有共鸣,有惊喜。

大多数作者,更在乎自己的感受。抒发一己之见或情感,并不在意是否产生共鸣和反应,这样的文章更多的是自慰胜过分享。当然,自弹自唱没有什么不好,但浪费别人的关注不仅是一种冒犯,也会自讨无趣。奇文共欣赏,立题也是立问,好似店家招揽顾客,好的题材是引人入胜的最佳开始。

会写的作者已属不易,开问的文章更略胜一筹,那些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并带入场景的作者才是真正的高手,请君入瓮,关门打狗,让人欲罢不能。打开话题、奇谈异论,答案已并不重要,没有定论的话题,细水长流,永远只是开始。

文章要有“品味”,没有专业功底总是浅显。深度不仅来自思考,更是来自系统和专业的积累。把别人说过的、已证明了的内容再重复一遍如同拾人牙慧,失去了写作的初衷。没有升华的东西,装饰得再好充其量不过是个泥瓦工。发现并不容易,但能把不经意处的小小挖掘串成一线,承上启下,如同欣赏一幅慢慢打开的画卷,给人饱满和愉悦。文章有了专业基础,欣赏和发现才有可能。

人之初识,无论是面对面,还是以文字的方式,最好会讨巧,文字的传播最好是在轻松愉快中度过,为此,阅读中的“滋味”担负重任。旁征博引不如深入浅出,会急中生智制造即兴笑料的人可谓高情商,文字中的高手不仅具备随处可见的诙谐幽默,更有大道至简的感悟力,恰似烹饪大师调动起你味觉,让人欲罢不能。好的文字不啰嗦,包袱随处可见,意味深长。

“韵味”来自于节奏,有的文章入理不入情,虽是干货,却略显平淡。这如同讲故事让情节跌宕起伏、懂音乐具备节奏感一样,好文恰似一部好的剧本,具有好莱坞大片的韵味。能利用时间和心理情绪的人堪称大师,时间在音乐中是节奏,在文章中则是“韵味”。文字的长短自如并不容易,有时需要点到为止,有时则欲罢不能。调、控读者的阅读情绪恰似一个好导演。没有铺垫,哪有高潮,没有包袱,哪会出彩。

具有“带入感”的文字堪称高级,沉浸式的带入,具有催眠的效果,如梦幻一般,好似牧师的布道,游戏的迷巧,该是阅读中的最高境界了。具有“回味”的文章到了收藏级别,启迪心智而又有范儿。浓缩的“金句”充满哲理,记得住,用得上,如同导航般地指点迷津。看清自己、认识别人、明白事理永远是认知中的三座大山,如能快乐地读到此类好文,该是人生百味中最值的“回味”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