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网通办”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统筹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统筹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统筹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长三角这片热土被赋予了新使命。殷殷嘱托,谨记于心、笃之于行。连日来,长三角地区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家纷纷表示,将鼓足干劲,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牢记殷殷嘱托
杨浦区委书记薛侃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城市建设情况,传递出城市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信号,让杨浦人民倍感振奋,倍受鼓舞,倍增干劲。
杨浦作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首提地,四年来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认真践行这一重要理念,充分激发全区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质变、城区面貌发生蝶变、人民生活实现跃变。站上新的起点,杨浦将坚定高举人民城市旗帜,深入学习领悟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思想伟力,努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杨浦之路,加快建设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成就人民的美好城区。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杨浦行动,不断做大公共服务“蛋糕”,全力办好养老、托幼、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让人民城市的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始终坚持以创新为引领的发展战略,以全过程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全方位提升创新产业竞争力、全要素激发创新生态生长力、全领域彰显创新环境吸引力等创新“四力”为抓手,不断激发新动能、构筑新优势,持续提升人民城市发展能级,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上海新篇章的生动实践中更好彰显杨浦担当、体现杨浦作为、贡献杨浦力量。
共筑示范标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作为上海国资国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主力军,我们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作为事业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集聚资源赋能区域协同发展,加快国家战略实施步伐。”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池洪说。
“我们正努力在一体化示范区打造城水共生的‘双碳’示范标杆。”池洪介绍,长三角投资公司将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融入示范区“一厅三片”重点示范项目之一——西岑科创园区开发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全面落实低碳建筑、零碳建筑、可再生能源等重点建设任务,创新构筑西岑科创园区“一园双核九岛”空间格局,理水入岸、拥水融城、连水成径,再现人水和谐共生的江南水乡生活方式,“在打造‘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总体愿景引领下,公司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绿色环保等产业,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的世界级科创小镇,为‘双碳’目标实现助力赋能。”
同时,将持续发挥平台赋能和资源集聚功能,通过长三角国资百企合作联盟、长三角企业家联盟、长三角人工智能基金联盟、大健康基金联盟等平台,带头践行促进国企与民营经济协同发展,不断扩大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朋友圈”,为推进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共建创新体系
“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长三角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强链补链行动,这为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羚羊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产业链联盟理事长徐甲甲表示。
2020年6月,长三角企业家联盟自成立以来,肩负促进产业链有效合作的使命,联盟着力搭建长三角企业间交流合作、协同发展平台,重点围绕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在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指导下,长三角已先后3批成立了包括人工智能、超导产业、工业互联网等在内的14个产业链联盟。其中,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已有七十余家成员单位,下设芯片算力组、核心算法组、智能场景组、产业生态组四个组别,今年6月成立的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产业链联盟携手100余家长三角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希望打破地域壁垒,形成集聚效应,汇聚优势资源,打造长三角地区产业链合作共赢创新体系。
“下一步,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长三角企业家联盟应当以更大的全球经济、科技视角,围绕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推动补链固链强链、促进对内对外开放等四方面继续发力,各产业链联盟同样不仅要对接国际高标准做好强链工作,进一步发挥优势,深化合作,做好拓链的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徐甲甲说。
共享便利服务
总书记强调,长三角要循序渐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准趋同,分类推进各领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长三角区域要增强一体化意识,一盘棋思想,分类推进各领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张宇祥表示,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将坚持业务和技术双轮驱动,加强跨省市业务协同、数据共享,推动实现长三角政务服务的数字化赋能、智慧化办理、便利化服务,特别是做好跨省市远程虚拟窗口、跨省市高效办成“一件事”、创新跨省市“一码服务”等重点通办项目,按照一体化发展的“施工图”,高质量推进,加快落实,“让长三角区域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利、更高效。”
“总书记的讲话指明方向、催人奋进,身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交流干部,要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砥砺奋进、久久为功,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苏州吴江汾湖高新区芦墟产城办党委委员、副主任陈学广说。2021年1月6日,长三角一体化干部交流合作座谈会举行,长三角一体化干部交流合作打开新通道,沪苏两地率先实质性启动干部交流任职工作,陈学广就是其中之一。从上海青浦区来到苏州吴江区,他先后在汾湖社会事业局和芦墟产城办工作,交流任职三年以来,工作范围涉及文体旅、社会事业、城管环卫及社区管理等。“虽然跨省工作了,但与原工作单位也只多了十来分钟的车程,我们也没把自己当‘外人’,以一体化、一条心、一起干为指引,注重发挥沪苏两地工作方式方法及政策机制优势,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更有利于开展各项工作。”
本报记者 孙云 毛丽君 解敏 吕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