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钰芸)日前,“百年海派茶文化展暨上海市茶叶学会四十周年成果展”在静安区海上文化中心拉开帷幕,首次展览系统展陈来自上海藏家的200多件代表性藏品和多元史料,立体展示上海海派茶文化的发展与内涵,共襄海派茶事盛会。本次展览持续至12月6日。
上海虽不是茶叶产区,却是中国茶叶最大的集散地之一,更是茶叶的消费高地。百年来,“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让上海集纳了全国产茶区所有的名优茶,印度、日本、斯里兰卡等产茶国的好茶、茶具也接踵而至,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
与开幕式同期举办的“茶与海派茶文化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对海派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追根溯源。200余件茶业藏品无声讲述了“海上茶路”的独特魅力。在展会现场,设有一面民国茶叶罐墙,里面放着20余只来自汪怡记、黄隆泰、德兴茶庄、汪裕泰等老字号的茶叶罐,它们多为铁制,上面还印有风景画、美人图,有着浓浓的时代风。
一张张民国时期的茶庄发票则是研究民国茶事的窗口,茶庄的商标专利、广告宣传、茶叶价格、税务信息一目了然。记者发现,这些发票上还有中英文对照的文字,证明中国开通“五口”通商之后,上海因在地理位置上与浙、皖、赣和福建北部茶叶产区接近,成为中国茶出口的最大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