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笔墨当领时代 《热搜》:电影毕竟不是网络直播 武打戏岂能没有功底只有粉底? 刷惯短视频的我们,是否还有耐心看一部好戏 网剧虽红,但单靠一时的爆款是不够的
第12/13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23-12-10

武打戏岂能没有功底只有粉底?

◆吴 翔

真的好久没有看过武打片了,这两天,听说有一部《一念关山》打得精彩,忍不住点了进去。结果发现,女主角刘诗诗跳舞用慢动作还说得过去,但跑步也要慢动作,两方战士打仗也要慢动作,骑马挥剑也要慢动作……打戏效果“仅粉丝可见”。还有今年的《云之羽》《雪中悍刀行》,注水的慢动作让镜头看起来美丽流畅,却失去武侠的力量与灵活,观众感叹:“为何如今武打戏也消费降级了?”原因很简单,有些演员根本没有武术功底,有的只是一脸的粉底!

先看看这部最近大红的《一念关山》。说实在的,不太敢看现在的古装剧,因为现在更多人叫它们古装偶像剧——就是披着武侠剧的外衣谈情说爱的偶像剧。剧中,男的帅,女的美,偶尔有点武打戏份,全靠替身,闪回加慢放,再配上点“五毛钱特效”,主要还是看他们爱得荡气回肠,无论在剧情、表演和情感层面都难以给观众带来共鸣。

这次,《一念关山》说是要一反套路,认真地打,这让很多观众满怀期待。结果,从剧集开始,满屏充斥着慢动作,无论是追杀场面还是战场镜头,全员都在慢动作中行走。这样的处理方式被观众认为既显得廉价,又缺乏紧张感,尤其是战斗镜头中的慢动作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拖沓和乏味。到了一对一的对打场面,剧组选择了用身体撞击的方式,让人感觉有些滑稽。

说起用慢动作让武打戏“消费降级”,观众早已司空见惯了。比如今年的一部《云之羽》,由于导演过于追求打戏的唯美,使用了大量慢镜头展现武打动作,尤其是大结局的一场对决戏,几位演员慢速地翻转跳跃,由于过程实在太慢,最后搞得观众一头雾水,甚至忘了到底谁在打谁。今年还有一部《雪中悍刀行》,听名字感觉挺像金庸武侠剧,观众也期待拳拳到肉、刀光剑影的精彩打戏,但最终慢动作和五毛特效带来的结果就是:演员摆一个造型,敌人就倒下一片,打斗过程全靠观众想象。

有人说武打戏的“消费降级”是因为制作成本的关系,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制作方往往会选择压缩武打戏的拍摄时间和投入。同时,为了安全起见,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往往会让替身演员完成,这也影响了武打戏的真实性和表现力。再回头看看《一念关山》里,男女主替身使用非常频繁,剧组却对替身的脸部进行了马赛克处理,目的自然是不让观众看穿,但网友对此举动更加厌恶,觉得马赛克替身是对替身工作的不尊重,人家付出了辛苦努力。

话到此处,必须要遥想当年了。要说预算,现在可比当年强百倍;要论功夫,当年则比现在强百倍。记得于荣光曾在一次采访中说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功夫片,里面演员全是练家子,很少用替身、也羞于用替身,大伙儿都亲自上场。”李小龙的一身腱子肉配上家国天下的情怀,全国武术冠军李连杰让少林寺的功夫誉满全球,计春华、成龙、赵文卓、吴京、甄子丹……他们用真正的拳脚功夫“打”遍天下。

走过从前那片江湖的观众,看着如今涂脂抹粉的小鲜肉,用小拳拳捶人家胸口,如何不感叹“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当年的武打明星,要进行肢体、拳脚、刀枪剑戟的训练,在片场还要冒着受伤风险跳桥、钻火圈,甚至一不小心还会破相,因为他们知道武术功底才是自己真正吃饭的家伙。行走江湖,可以靠武功高强,也可以靠义薄云天,但绝不应该只靠一张脸!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