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靳东:桑纳成全了“反精英” 童话结局“对冲”辛辣讽刺 我们能为吴昌硕做些什么? 响与不响 都不是问题 美 浮于表面 沉于内容
第12/13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24-01-07

我们能为吴昌硕做些什么?

◆林明杰

听说日本四家博物馆联袂举办了纪念海派绘画开创者之一吴昌硕诞辰180周年特展“吴昌硕的世界”。其中东京国立博物馆特展主题是“金石之交”,展出大量吴昌硕书画、篆刻、印谱以及吴昌硕“朋友圈”师友弟子作品;台东区立朝仓雕塑馆和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的主题是“吴昌硕的魅力与影响”;日本兵库县立美术馆特展名为“海上画派与西泠名家”。这些展分别将展至3、4月份。

我不知道上海会怎样纪念这位海派艺术的先驱。想必上海的吴昌硕纪念馆、吴昌硕艺术研究会等机构一定会有动作。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上海博物馆、上海美术馆、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美术家协会这样级别的艺术机构和组织能够有一次联袂操作。

类似任伯年、吴昌硕这样的名字,并不仅仅意味着是一位名画家,更代表了海派艺术;而海派艺术也并非意味着是一种艺术流派和风格,而代表了中国传统艺术进入现代文明时代的大转型。其意义之非凡,相当于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开端。或许有人会觉得我说得太夸张了。但我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对海派绘画历史意义的低估才导致这样的认知。意大利文艺复兴并非一个短暂时期的艺术潮流,它发生的时间跨越了14至16世纪。刘海粟创办上海美专时就声言,要借鉴意大利文艺复兴,兴起中华文艺之复兴。文艺复兴不可能是孤立行进的,它必定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复兴同命运共呼吸。中华民族探索复兴之路已有百余年,中华文艺复兴的历程也同样是漫长的历程。任伯年、吴昌硕等是第一代开拓者,刘海粟、林风眠等是第二代开拓者,程十发等则代表了新中国艺术的第三代开拓者。海派艺术的开拓探索之路还远没有走完,因为我们还没有像我们千年前的先贤们那样创造出属于自己却能影响世界的、具有开创性、启迪性的艺术。所以,对海派艺术先驱者给予的重视,是对艺术征途上的行进者以及未来者的激励。其意义非同寻常。

经常听到一些老艺术家埋怨,认为上海对上海画家不够重视。这话我不完全认同。上海建了刘海粟美术馆、朱屺瞻美术馆、程十发美术馆等,手笔也不小。中华艺术宫里也有“海上生明月”海派绘画常设展(虽然所选作品的代表性、经典性还不够)。但我们确实也要看到,海派艺术的影响力这些年式微了。就说吴昌硕吧,他是当时中国新艺术的开创者,在其影响力的高峰期,陈恒恪开导齐白石必须学海派。这才有了齐白石给吴昌硕递拜师帖,并称“愿为门下走狗”。齐白石借鉴了吴昌硕的风格,艺术上获得了巨大成就。但想当年齐白石的影响力再大,也不至于压吴昌硕一头,更不至于像现在这般悬殊。这就好比梵高的影响力再大,也是印象派开拓道路上的接力者,断不至于令世人只知梵高,而不知印象派开拓者莫奈。

我喜欢齐白石画,不亚于喜欢吴昌硕画。然而,当今知白石者众,知昌硕者寡。毋庸讳言,海派绘画当年虽堪称中国美术界的半壁江山,但今天整体来说影响力和市场表现都远不及“京派”。原因诸多,难以详述。没必要以各种理由推托,作为上海这座城市,作为这座城市里热爱艺术的人们,要维护好自己的文化艺术大盘,给予前辈以尊重,给予后辈以机会,激励艺术接力者开拓和进取,完成海派先驱们未竟之事业。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