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
正确认识自己,其实还蛮难的。
有一次我盘腿坐在朋友家宽敞的窗台上夸夸其谈,说自己到了提携年轻人的年纪,所以经常出手做一些托举动作。年轻的美女朋友抬起头幽幽说道,年轻人根本不需要你提携,年轻人的路都是自己闯出来的。一时间感觉面子扫地,因为她说得对。还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动不动就自我升华。最近遇到好几桩事,都是老同学老朋友之间有些不愉快,什么事呢,倒不是有些人在互动的过程中过于仔细或抠门儿引发的矛盾,恰恰是有些人总是抢着埋单,相对不富裕的朋友就觉得别人是在同情或者施舍自己,尤其是小钱(几十几百元的)也抢着买单,不能让别人小看了自己。
无论有意无意,双方都有自我拔高的嫌疑。这让我想起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位相当富有的朋友对我说起一件小事:当时她和一群同事骑自行车去玩,存自行车的费用是一辆两分钱,她就交了两毛钱让大家存车。到了第二天,有的同事会来还这两分钱,但是有的同事就忘了。她的态度就是还两分钱的她就收下来,并不会说算了算了何必这么计较,但是没有来还钱的同事她也不提,也像忘了一样。于是应该说所有的同事都没有得罪。
你看这么小的事,还是有人觉得我为什么要欠你这个人情占这点小便宜。
所以生活中并不是那个拍着胸脯抢着埋单的人最讨喜,说不定AA制更能使大家的相处心平气和。
所谓攀比的心态也不是必须人有我有,而是一些好心但不经意的行为,比如欠了别人一个人情或者吃过别人一顿高级餐馆,就要痛下决心找到更高级的餐馆回请,也未必有这个必要,实际能力差的会被看作是“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能力相当的就是“我也要提枪来战不能败下阵来”的潜台词。那么怎么样做才恰如其分,恐怕还是要自然天成,领情在内心深处,总有可以帮助到朋友的时候,从容地对待友谊。并且说到底还是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有什么居高临下的心态,以为自己出手必定不凡,没有人喜欢别人身上的优越感,就是错把自己脚下的平台当成头顶的光环。哪怕是隐形的。当然更应该宽厚地对待大方或者是主动示好的朋友,人家那是真情流露,总是感觉自己受到轻视,那是病,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