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壶口瀑布 一闪而过 第一支华人爵士乐团 幸福的样子 我家有面“杯子墙” 阿尔卑斯夏游 “枪王”二三事
第13版:夜光杯 2024-08-19

阿尔卑斯夏游

华以刚

阿尔卑斯山脉跨越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奥地利、列支敦士登、斯洛文尼亚等七个国家。其中的奥地利部分尤为滑雪胜地。我不会滑雪,亦无缘冬季到访。但是不久前夏季一游,却也别有情趣。

我从德国赴奥地利。一路上车流如织,高速公路上多跑不到100公里。遇到修路等特殊情况,更是只能跑小几十公里甚至偶尔停车。但是堵车却使我得以比较仔细地观察车辆的载荷状况。欧洲车的各种架子、钩子之多堪称一大特色。不少小轿车拖着中小型房车非常醒目,可能是为节约宾馆房租。而在美国流行的房车,车型往往大得多,有点接近大轿车,更重要的是自带动力独立驾驶,其耗能水平无须言表。其次,小轿车的尾部多装有自行车轨道,可放一至三辆山地自行车,再加上专业化的钩子和绑带,行驶过程中几乎与主车浑然一体。甚至还见过房车尾部再捆绑自行车的。我不由得联想起1962年从上海到北京参加比赛时,南京长江大桥还没有建成,绿皮火车的车厢就是几节编组后拉上摆渡船轨道的。再次,为最大限度携带行李,连车顶上都安装了可放入旅行箱的有盖大盒。

到达主景区后,眼前呈现出一片片不同的绿色:面积和坡度不等的斜坡被嫩绿的草皮所覆盖,草皮平整,具有人工精心培植的明显痕迹,可以想象大大小小的斜坡,冬季变成滑雪场时将多么壮观。而漫山遍野的松林则呈现出另一种自然的绿色,茂密之处显得黑乎乎的。

景区上山下山的交通主要靠缆车,线路多达8条。车厢分为黑色、红色、黄色和蓝色,分别代表不同的线路。不同颜色的车厢,其体积和构造大同小异。就中数黑色车厢载客量最大,单排可以坐5个成人,共计10人。这么大的空间意味着可以放进雪橇或山地车。而其他缆车运送雪橇或自行车,就必须采用外挂方式。还有一种极速下滑的单人单轨滑行车很有特色,可自行调控速度,老少皆宜。每个车厢可以外挂两个,由工作人员负责操作,该车厢就不再载客。

景区里从山下、山腰到山顶,宾馆依山而建,星罗棋布,凭直觉总数大概不会少于100家。多为公寓式酒店,房间里炉灶、洗碗机等厨房设备和锅碗刀叉一应俱全,方便举家中长期入住。每家宾馆基本上看上去都小巧玲珑,令人想象其前身也许由民居蜕变而来。大都自我标明4星级。

景区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几乎每个缆车站范围之内都配套儿童乐园,根据地形选择游乐项目和设备,而且收费项目极少,极大地方便亲子游。几乎每个缆车站都设有一个餐厅,其食品基本上平价。德国、奥地利一带餐食尤其是午餐讲究保质保量,大致离不开面包、肉肠和奶酪。自带餐食和餐厅用餐都离不开这几样。而主要区别在于舒适度。

景区内山地自行车之多,大大出乎意料。有年轻人单独疾行的,显然在锻炼身体。有一群年轻人你追我赶、互相展示花哨动作的,那是在嬉笑游乐。更有一前一后亲子同行的。看到这一幅幅温馨画面,更加直观地体会到欧洲人多么亲近大自然,多么喜欢体育运动。

景区里垃圾之少,诚如国内媒体报道。但是零星的小垃圾,例如食物残渣、餐纸小片等等还是经常发现。景区的垃圾桶周围似乎不够和谐,常有垃圾溢出。而我确实从未看到过不可降解的塑料袋。现在欧洲的超市完全不提供塑料袋。这方面的管理,成果历然。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