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先卖后买 觅书如寻师 最香上海八月天 书展上的常客 双胞胎逛书展 “银发一族”看书展
第15版:金色池塘 2024-08-19

觅书如寻师

王智琦

每逢上海举办书展,心中总有几分欢喜,不像小青年打卡赶时髦,书展就是觅书,犹如去寻找终身可学的老师。加之八月书展正逢本人生日,年年岁岁,马齿徒增,痛感生有涯而学无涯。

银发一族去书展,有的是空闲时间,少的是家里空间有限,买来的书越积越多,舍不得清理出去。年已老体还不算衰,眼睛却不济。看书久了,舍不得放下,就像长久地握着师长的手,何处去倾诉?

年老了,期望靠读书博采众长,难。买书只能越买越少、越挑越精。我喜欢那些历经过岁月磨洗后,仍能在读书人手中流转、摩挲的书。我还自定一个小标准,希望书的作者基本与我同龄或年长些,他们的人生阅历与感悟比我更深,我受到的教益与启迪就越大。买来一本书,其实就是请回来一位良师。

每次去书展,我总在书海里耐心地寻觅,寻找心灵相契合的作家与作品。2016年书展最后一天,觅得范用先生《存牍辑览》一书,收有103位作者给范用的375封信,其中巴金先生给范用信中写道:“《随想录》希望能早出。我不要稿酬,照规矩办事,送我若干册样书就行了”。圣者仁心,令我感佩。2017年书展,看到汪曾祺散文随笔卷《后十年集》,欣然纳入。回家读到他1991年《自选集重印后记》中所言:我今年71岁,也许还能再写作10年。可惜天不假年,汪老先生77岁仙逝,岁月不居,纸寿千年,感触尤深。2020年书展上,我买到余秋雨《中国文化课》,此书涉及面极广,够普通老年人读一辈子了。

这些从书展上买回来的书,放在家中书架最显眼处,真像一位位知识渊博的老师,滋润着我晚年的精神生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