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林中鸟 福州路 健康的基础是饮食 蚕豆老了 二叔 两千年前的家书什么样 塔公草原偶遇
第13版:夜光杯 2025-05-09

两千年前的家书什么样

刘一珩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家喻户晓的诗句,说的是战争岁月一封报平安的家信是多么能慰藉亲人的心。那中国最早的家书是什么时候的,它长什么样?

这封家书,写于战国后期,距今已近2300年,那时没纸,信写在木头上。

1975年,湖北云梦县发现一座窄小寒酸的古墓,既无金银也无细软,但这座墓主人手里却握着两块写满字的木牍。经过考古专家鉴别识读,确定小墓的主人是战国晚期秦国的一个名叫“衷”的人,他手中攥着的木牍,是他的兄弟“黑夫”和“惊”写给他的家书。

战国末期,天下大势已明,经过商鞅变法的秦国已经具备了灭六国的实力,然后战火四起,六国生灵涂炭。灭楚最是难打。公元前225年,王翦带着秦国60万大军伐楚,“黑夫”和“惊”两兄弟就是其军中的两名普通士兵。

路途遥远,征战艰难,秦军管吃管住,但不管穿衣日常,万般无奈,黑夫和惊在征战途中写信给远在家乡的哥哥,两人各写了一片木牍(他们兄弟居然都识字,可见秦国基础教育很不错),木牍太小,要表达的种种又太长,于是木牍的背面也写满了字。

两封书信,共527字,用今天的话来说,兄弟二人都希望母亲寄些钱来。作为哥哥的黑夫说得比较含蓄,他说如果安陆丝布便宜,可以帮着买些单衣薄衫、短衣裙裤来,二月底的淮阳(今属河南周口)已经很热了;如果安陆丝布贵,那就只寄钱来。他说,我在淮阳参加攻城作战,已经围城很久了,一旦打起来,生死未卜,希望母亲寄的东西别太少。你们收到信了,就是我报平安了,你们也要告诉我军功家爵到没到。然后就是一连串地问候家人、亲戚。因为问候的对象太多,信的背面尚有近150字。

惊在信中说,自己现在与黑夫一起居住,一切都好。对家中关心的事无巨细一一询问后,他开口就要五六百钱,他说丝绵布选好的买至少二丈五尺。我借了垣柏的钱了,家里再不寄钱来,我就要死了,急急急!然后他又叮嘱自己的媳妇不要去离家太远的地方捡柴火,说新收复的地方城池多空无一人,谨慎为好;还关心自己的姐姐(跟孩子喊姑姑)生孩子是否顺利。信中,幺儿惊的口气就如初生牛犊,粗横蛮武,猴急猴急地一副要出人命的架势。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功创立制度不仅等级明确且能世袭。黑夫有孩子了,他拼命打仗,不只是为了整个家族,也是在为孩子着想。简牍专家解读毕两封家书后,说:“岁月在变、时代在变,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亲情始终未变。”

从考古发掘来看,黑夫与惊极有可能战死沙场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