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3日 星期二
八十二岁自述 泰岱晴晓(中国画) 说走就走游湖州 网球少年的“勋章” 母亲给我纳鞋上北大 白衣天使 上海裁缝师傅(之四)
第10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5-05-11

白衣天使

甘建华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我不禁想起有关往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还是个淘气的小屁孩。有一天放学路上,无端地朝河对面菜地扔小石子。浇菜的农民大叔挥舞农具吓唬着冲过来,我和小伙伴们作鸟兽散。我跑丢了鞋,脚底心被戳了个大窟窿,鲜血如注。昏迷中醒来,躺在地段医院急诊室,伤口处理已毕,第一眼看到的,是位一身白大褂的护士姐姐,手脚麻利地忙碌着,一会儿又用细柔的话音对我父母叮嘱着。随后,她弯下身来,仔细地观察着我。她那双慈悲、温和而美丽的眼睛,长久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人这一生,总会与医院、医护人员打交道。遇到与护士相关的话题,我常会想起曾经遇到的那位护士姐姐,面前浮现她那双善良温厚的眼睛。我深信,日月轮转,而根植于人性中的仁爱与善良,是大浪淘沙中的金子,沉淀在岁月的长河里,珍藏在每个人的心中。

有朋友喝茶时聊起,自己的丈母娘是一家小医院的护士,白净斯文,戴副眼镜。作为资深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好,但她宅心仁厚,不摆老资格,工作从不挑肥拣瘦,脏、苦、累的活儿抢着干。遇到患者排便困难,病房里都爱习惯性地找她。她退休时,同事们依依不舍。多少年过去了,好记性的患者,至今还会念叨起她的好。

令我对“护士”这一称呼肃然起敬的还有近年一次采访遇到的南京某医院口腔科护士长张燕。早在卫校学习时,为了练一手过硬的打针、穿刺功夫,张燕强忍眼泪,把针一次次往自己的细皮嫩肉里扎。从家乡四川万县分配到遥远的南京,当上医院重症室的护士后,为了充实自己,张燕克服孩子小、家务重、上班忙、路途远的种种困难,顽强拼搏,顺利拿下东南大学临床护理学高考课程、护理学职称考试课目,成了一名工、学兼优的主管护师。

数年前,张燕调到口腔科,为了让每位新手护士都顺利通过测试胜任岗位,她操心到食无味睡不香。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挤满集中培训的备课本,她还利用边角料时间和灵活方式帮助小姑娘们熟记和操练。

为了完美实现口腔治疗中一名医生+一名护士的“四手操作”,张燕带领护士把与手术医生的配合练成了行云流水的艺术。给医生选派护士前,她细致了解医生的要求与习惯,让护士们相互交流,提出建议。与默契的护士合作,手术医生得心应手,称赞“小护士大帮忙”。医、护共同努力,得到老百姓的好评。

张燕和姐妹们甘当绿叶,作为“白衣天使”,她们保持着红花一样的炽热情怀。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