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届长三角体育节比赛现场
往届长三角体育节比赛现场
“上海的赛事活动很多,交通也便利,我们比完赛顺便看看风景,运动游玩两不误。”这段时间,不少从周边城市驾车来沪参与家庭马拉松、斯巴达勇士赛的选手在冲过终点后感叹,“赛事”这个词的含义正变得愈发多元,凭着一张参赛证或者门票,在举办地吃喝玩乐,已成为越来越多赛事的标配。
昨天,第五届长三角体育节组委会在沪宣布,本届体育节将于5月24日在徐家汇体育公园拉开帷幕,至11月下旬闭幕。除了28项体育赛事活动,组委会还首度公布10条赛事旅游推荐线路,让“跟着赛事去旅行”和“一张参赛证玩转沪苏浙皖”成为现实。
赛事落地,寻求共赢
近年来,长三角成为各类体育赛事的热土,杭州亚运会、长三角国际田径钻石赛、亚洲举重锦标赛等高级别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都将目光投向这片土地。
去年,足协杯决赛首度在浙江温州举办,不论是赛事方,还是承办场地——温州奥体中心方面,都多次提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希望通过对接上海等地成功办赛的经验,为未来更多赛事落地打下基础。在赛事经济效应愈发明显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城市希望通过承办赛事活动,为城市发展再添一把火。
前不久刚落幕的长三角国际世界田联钻石赛,与早前的田径钻石联赛上海站便“师出同门”。经过近年来的积累与发展,这项赛事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的“体育新名片”,也让申城的赛事运营团队有了更多一展身手的舞台。可以说,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和体育赛事活动的持续火热,让赛事的主办方、承办地和运营方之间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产业融合,激发潜力
赛事活动越来越多,不仅为长三角地区的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更让人看到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不断融合发展的潜力。
F1中国大奖赛期间,上海国际赛车场商贸区内热闹非凡,几乎每隔几步就能碰到从苏浙皖等周边地区驾车而来的观众。为此,F1中国大奖赛方面特别推出“赛票加旅行”“赛票加住宿”“赛票加停车优惠”等定制服务,放大赛事的溢出效应。新民晚报杯暑期中学生足球赛,不仅主动走进长三角,还推出了多款文创产品,在让品牌更深入人心的同时,激发赛事产业的潜力。如今,长三角地区的许多业余台球比赛将场地选在商场;群众射箭比赛的场地边,搭起文创产品体验活动区;餐饮和旅游业者也借着体育赛事活动的东风,推出相关的定制产品……
“长三角体育节不仅要让参赛者赛得开心,让观众看得高兴,还要让大家玩得尽兴。”昨天的发布会上,沪苏浙皖的与会代表不约而同地表示。即将开幕的第五届长三角体育节,值得期待。 本报记者 陆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