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雷
中超年度颁奖礼的举行,标志着又一个中国足球赛季落幕。热闹的场面,欢快的气氛,并不足以掩盖这一年的尴尬。
国内的大多数颁奖礼,都信奉“雨露均沾”的原则,既然你单位的年会也不能免俗,又何况是涉及方方面面的中国足球界第一颁奖礼。所谓“雨露均沾”,核心自然是避免“一家独大”。这里的“一家”,未必是指一家俱乐部,也可能是针对一个群体。
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目标”,就必须设置某些规则,在最佳阵容的评选中显得尤为明显。评选最佳阵容须遵循“联赛出场规则”(即同时在场的外援不得多于三人)的这一点,看似合情,实则无理。既然选出的是“最佳”,就该以球员的绝对作用或比赛数据作为支撑。任何中超球队的外援,其作用远远大于自己的大多数中国队友,这一点已经无需讨论。中国足协设置“规则同步”,只是为了让所谓的年度最佳阵容中出现更多的中国球员罢了。
显然,除了上榜的保利尼奥、扎哈维、佩莱三人,有更多外援配得上进入这个阵容:前场有大连一方的卡拉斯科、江苏苏宁的特谢拉,中场有上海上港的奥斯卡、北京国安的奥古斯托、河南建业的伊沃,防线方面亦有北京国安的金玟哉、江苏苏宁的米兰达……即便罗列那么多名字,仍会产生争议,因为有能力跻身最佳阵容的外援实在太多。如果我们排除“国籍歧视”,那么这个最佳阵容很可能只有门将和边后卫位置将肯定由中国球员把持,理由也很简单:一、中国足协严禁俱乐部使用外籍门将的政策已经颁布了19年;二、现在没有一家国内俱乐部舍得把金贵的外援名额,用于对比赛影响度不大的边后卫位置。
另一个同样有趣的改变,则在悄无声息中发生。自2011年起,中国足协在中超年度颁奖中增设了“最佳本土射手奖”,去年该奖项消失了,但理由很清晰:因为武磊成为自2010年的韩鹏以来首位获得中超金靴的中国球员,既然本土射手拿了最佳射手,自然也不需要再设一个“最佳本土射手奖”。但今年为何再度缺席?其实也不难理解——射手榜上最靠前的中国籍球员,是以18球排名第三的艾克森,这位上半年还叫埃尔克森的归化球员尽管已经代表国足出场,但因为联赛注册规则,整个2019赛季均以外援身份出战联赛。那么问题来了:2019年的他,算不算本土球员?也许中国足协最该感谢的是武磊,他去年拿了金靴,令“最佳本土射手奖”自然而然地消失了一年,不用今年再做更多额外的解释……也许这个奖项会长期消失,在看得见的未来,射手榜靠前的本土球员可能都是归化球员,未避免陷入更大的舆论风波,此奖还是不颁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