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二少体校的篮球教练马姚洁(左)作为青年志愿者来到了上海铃兰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工作
虹口少体校田径教练周斌放置小区黑板报公告
抗疫战斗仍在关键时期,除了在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复工复产,对大部分普通市民来说,“没事少出门”就是他们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及对这场战斗的有力支持。但是,安心宅家并不等于“吃了躺”,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周里,不少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就以在家中拍摄健身小视频的方式,为大家送上了健身建议。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吴敏霞、陶璐娜、杨扬、徐莉佳、严明勇,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周里,这些冠军选手轮番登场,以家为场地,亲身为市民朋友们示范了一些适合居家锻炼的健身动作。
冠军来教普通人健身,难度门槛会不会太高了?关于这一点,大家尽可以放心。虽然他们都接受过许多年的专业训练,还是竞技体育中最拔尖儿的那一拨,但这次他们给市民朋友们推荐的这些健身动作,却都是入门级别的,而且都有着适合居家开展的特点。
在吴敏霞的健身小课堂里,她教给大家的第一招就是“单脚站立”。这个动作的要领很简单,首先是抬头挺胸站立,然后抬起单脚,在保持1分钟后换一只脚抬起。吴敏霞建议,平衡能力比较好的朋友,可以在进行单脚站立时闭眼练习。
而在陶璐娜与大家的健身分享中,两只装了水的水瓶就是她用到的道具。现代都市生活,电脑成了人们在办公、学习及业余生活时最不可或缺的搭档,但因而引发的肩颈不适也成了“老大难”。尤其疫情当前,为了安全大家只能多宅家,虽然躺着休息的时间可能变多了,但这种静态对缓解肩颈不适却缺少针对性。所以这次,陶璐娜推荐给大家的就是“水瓶肩部运动”,以“T字肩部运动”、“Y字肩部运动”和“W字肩部运动”来帮大家动动肩部肌肉。
利用自身体重与墙壁、椅子等家具的互动,也能达到不错的健身效果——这是徐莉佳的健身推荐。比如,利用椅子或者其他固定平面完成后撑动作,又比如,背靠墙向下静蹲。
与前三位冠军的单人出镜不同,杨扬和严明勇则是分别带着自家孩子,把一些操作起来简单又好玩的亲子运动招数分享给了市民朋友们。
作为拥有多年系统训练的冠军选手,他们这次拍摄小视频的难点不在于动作的展示,而是怎样才能把动作拍清楚,这就考验到他们和他们家人的居家摄影水平了。“有时候就是想得挺好,但发觉实际拍出来的效果很一般,那就要再改进。既然是拍给大家看的,那看得清楚肯定要放在第一位。这次也让我多了对摄影方面了解。”徐莉佳说道。
安静派力量训练 渐成居家新宠儿
从陶璐娜的“水瓶肩部运动”,到徐莉佳推荐的核心力量训练,还有吴敏霞的“单脚站立”,不难看出,形式不一但核心内容相通的肌肉力量训练,在这段特殊的居家时期里,成为了更多人安安静静的健身选择。
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健身操……如果说以往是有氧运动唱主角,肌肉力量训练相对侧重辅助的话,那在居家抗疫的这段时间里,受场地、噪音等限制,后者倒是“吃香”了起来。
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副会长、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欣表示,肌肉力量也是反映人体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在最近一段居家时间变多的情况下,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坐着、半躺或躺着,这样的不良姿势容易使得腰背部、髋部、颈肩部的肌肉因缺少日常活动的刺激或者肌肉紧张疲劳,而逐渐变得松弛无力。”
在家中开展肌肉力量训练时,既可徒手进行,也可利用一些如弹力带、哑铃、瑞士球等小器材。而在家中没有小器材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装了水的矿泉水瓶、书本等代替。建议每次选不同部位(上肢、下肢、腰背、臀部、胸部、腹部)的动作练习。动力性力量训练建议10-15次/组,静力性练习(如靠墙半蹲、平板支撑)建议感觉主要用力肌肉明显酸胀为止算1次,2-3组,组间休息小于1分钟,同一肌群训练间隔至少48小时。
据记者了解,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将于近期连续推出肌肉力量训练方面的小专题。如果大家觉得仅看报纸上的文字描述不过瘾的话,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旗下的公众号“科学健身加油站”,进行动图观看,以便参考学习。
从已有的科学研究来看,肌肉力量训练对免疫系统的积极作用可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肌肉收缩产生肌动蛋白,对抗促炎细胞因子,有助于降低低度慢性炎症;又比如,脂肪组织的减少可促进炎症标志物相应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