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晚,在接受央视《新闻1+1》节目的连线采访中,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首次公开确认新赛季将安排中国国青队(2001年龄段)和中超预备队参加中乙联赛。
坐在电视机前收看节目的一位中乙投资人,当听到陈戌源说,“这个事情听取了绝大部分中超俱乐部的意见,绝大部分俱乐部都愿意参加中乙联赛,所以这个事情基本定了”。无奈地摇了摇头,“让我去踢中超,我也愿意。”
恳请足协三思,但沟通无果
就在陈戌源接受央视采访的前一天,多家中乙俱乐部投资人联合起草了《关于中超U23队参加中乙联赛方案的公开信》,并在5月7日晚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希望中国足协能够更多听取中乙俱乐部的声音,再做定夺。
公开信中写道:“作为中乙联赛俱乐部投资人,我们近期从网络和媒体上看到中超俱乐部收到了《中超U23队参加中乙联赛方案》(4月29日),这与之前球员限薪到疫情降薪等方案类似,都是通过媒体报道中超代表参加的会议或新闻等渠道获悉,作为中乙联赛实际参与者的中乙俱乐部却毫不知情,没有从官方渠道得到任何信息或征求意见,请原谅我们只能采取这种形式表达疑惑和意见。”
实际上,早在4月10日,当从外界获悉“中超预备队参加中乙”的消息,就有中乙俱乐部投资人在微信中乙工作群中向中国足协直接提出反对意见。但之后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并没有得到中国足协任何形式的回复。
4月30日,又有中乙投资人将一份《中超U23队参加中乙联赛方案》(4月29日)发至中乙工作群中,并询问足协相关工作人员,但同样没有任何回复。
5月8日下午,中国足协将《中超U23队参加中乙联赛方案》发至中乙各家俱乐部,并附言:“现将该方案发给俱乐部征求意见,如有意见及时反馈、沟通。”但在前一天晚上,所有关注“疫情下的中国足球”的人,都已经知道“中超U23队参加中乙联赛已经基本定了”。
“这个方案我仔细看了一下,与4月29日足协发给中超俱乐部的方案基本一样。”一位中乙投资人表示。
对于中超预备队参加中乙联赛这件事,90%的中乙俱乐部都持反对意见。中国足协在制定政策时只单方面参考中超俱乐部的建议,却从未对中乙联赛主体的各家中乙俱乐部有过征询,既没有考虑中乙俱乐部的利益,也毫无尊重可言。
而在此前征询中超俱乐部意见时,曾有一家中超俱乐部向足协强硬表态:“只参加中乙,如果不让踢中乙,U23联赛也不参加。”足协的回复是,“按中乙的准入标准准备。”
我们反对的并不是中超预备队或国青队打中乙,而是反对足协在没有跟中乙俱乐部沟通与协商的情况下做出的参赛方案。
不被尊重 伤了投资人的心
在一位中乙投资人看来,这种“不征询、不沟通、不尊重”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去年中超开会决定限薪1000万,结果还带上了中乙限薪300万,还有U21球员转会不限名额,类似这些政策我们中乙俱乐部都不知道,没有任何通报。像限薪300万,对中乙来说跟没限有什么区别?去年在中乙年终工作会议上我们已经明确提出,中乙的事情为什么不跟中乙商量?包括疫情期间的降薪,前一段时间足协通知中乙俱乐部开视频会议,结果中超俱乐部开完时间不够了,中乙的就没开。但随后足协官网发布公告说,关于疫情期间降薪,中超、中甲、中乙达成共识。都没轮到中乙开会,我们怎么达成共识?降薪30%-50%,从来都没人跟我们说过。然后足协的回复是,关于疫情期间降薪,协会未向任何俱乐部下发过问卷,包括高级俱乐部,不存在被代表。之后协会有相关建议和方案,将会与俱乐部积极沟通,保证信息流畅。结果,在中超预备队打中乙这件事上,就又没信儿了。”
“中乙联赛的事情反反复复不跟中乙俱乐部沟通,太不尊重俱乐部和投资人,有点过分了。中乙从2014年开始执行准入和升降级制度,目前所有中乙俱乐部都是通过严格的准入和中冠升级赛获得的中乙资格,而中超预备队却通过邀请或指派的形式轻易就能参加中乙,严重影响了中乙品牌的商业价值与形象。让我们珍视的中乙资格严重贬值,也让所有中乙俱乐部多年来的努力和投入化为乌有。”另一位在中乙联赛坚持了数年的投资人对此表示难以理解。
方案不合理激化矛盾——
影响中乙升降级,并且没有任何补贴
多位中乙投资人在仔细看过《中超U23队参加中乙联赛方案》后,都认为其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这恰恰都是前期需要跟中乙俱乐部探讨的,但方案只考虑中超俱乐部的利益,根本就没有考虑中乙俱乐部的利益。
比如,方案中表明参赛目标是“为中超俱乐部U23队(俱乐部组队参赛)提供高水平的竞赛平台,为培养优秀青年运动员成长提供竞赛资源。”
有中乙投资人则表示:“大多数中乙俱乐部的宗旨都是培养年轻球员,但我们为什么要提供平台为中超俱乐部培养年轻球员呢?让我们培养也可以,那就像国外那样从最低级别联赛打上来,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进来。”
对于方案中在中超一队报名U23国内球员都可以随时参加中乙,以及在中超一队报名超龄国内球员每场最多1名。有中乙投资人也提出异议,“虽然中超预备队不参与升降级,但他们会影响到其他球队的升降级。如果恒大让张琳秡来打一场,国安让张玉宁来打一场,攻防能力是一样的吗?在规则之内对其他球队公平吗?”
方案中还提到:“设立青年队名次赛及奖金(中超U23队参加),预赛阶段每个赛区排名靠前相应名次的青年队参加名次赛,并根据相应名次获得奖金。”
对此,另一名中乙投资人无奈地表示:“我们陪你玩,你还有奖金。那我们呢?”
据了解,2017赛季中乙联赛版权费分给每家俱乐部不到十万元,2018和2019赛季因为某些原因,版权费一直没有发放,中乙联赛也没有其他分红和奖金。
有中乙投资人算了笔账,中超、中甲有版权费、有分红,中乙有什么?“如果足协真想通过中乙平台锻炼年轻球员,就应该对中乙俱乐部进行相应的补贴。这是早就应该做的,而不是现在让中超U23打中乙我们才开口要的。比如每家俱乐部补贴500万,20家中乙俱乐部也就一个亿。甚至补贴1000万,也不过两个亿。一两个亿对中国足球来说可能也就是一两个球员的身价,但是1000万,哪怕500万,对中乙俱乐部意味着什么?可以改变很多俱乐部的生存状况,去专注地培养年轻球员和谋求长远发展。”
没有可持续发展计划
另一方面,在方案中也没有让人看到足协对于中乙联赛的长期规划,如果不是本赛季多家中乙俱乐部因为欠薪等各种原因解散或退出,如果2001年龄段球员不是奥运会适龄球员,中国足协是否还会组织中超预备队和国青队参加中乙联赛?
有中乙投资人就认为,“如果想长期发展,就不差这一年,应该让他们像其他球队一样从中冠打上来,有实力就再往中甲打。如果不想长期发展,就想快速成长,那就去打中超吧。”
“不管是出于怎样的原因,我们都希望足协能够跟我们有沟通,中超预备队不是不能来打中乙,但是应该有方式有方法。如果今年就剩20支中乙球队,那为什么我们这20支球队就不能打?现在球队肯定是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该去帮扶这么多年一直能坚持下来的俱乐部怎么样能发展好、怎么样能稳定住。”
如果没有中超预备队参加中乙这件事,一位在中乙坚守了多年的投资人认为,新赛季还会继续坚持自己的经营理念,小成本投入、控制支出,通过青训培养年轻球员,等待金主的到来,到时就能把俱乐部传给更有实力的投资人,也把球队继续留在这个城市,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之前,他的坚持可能暂时看不到希望,但至少还有意义。现在,他已经觉得自己的坚持不再有意义。
目前,绝大部分中乙俱乐部仍处在放假中,近期陆续会有球队开始集中,恢复训练。但对于外界传闻中乙有可能会先于中超开赛,多位中乙俱乐部负责人表示并未接到足协的任何通知或暗示。本赛季中乙联赛具体何时开赛、相关转会政策,以及最终是哪些中超预备队参加,各家中乙俱乐部目前也并不知道。
摘自《足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