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徐汇体育跑出“加速度”
第A15版:上海体育 2020-05-11
聚焦体育产业 赋能城区发展

徐汇体育跑出“加速度”

丁荣/李一平

徐汇区体育局针对今年的特殊情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新举措

申城“申”机

徐汇体育 复产复工复市进行时

■编者按:阳光总在风雨后,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复市,上海体育事业正在从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中走出来,迎来复苏的阳光。在上海市体育局指导下,各区体育局正积极有序推进体育企业复工复产复市。《东方体育日报》集中走访了一些区体育相关部门,记录他们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的生动故事。

“寒冬”已过,“暖春”将至。对于徐汇区的体育企业来说,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他们都度过了一段艰难困苦的时光。但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获得有效控制,市民们的生活和工作已经慢慢回到了正轨,对于体育行业来说,最为难熬的冬天已经过去。在已至的“暖春”中,徐汇区体育局将携手整个徐汇体育行业凝心聚力,不仅要按下“重启键”,更要加速奔跑,努力跑出徐汇体育的“加速度”。

本报记者 丁荣 李一平

线上线下两步走

科学健身大讲堂让市民直呼实惠

“五一”劳动节的脚步还未走远,刚刚立夏的上海便燥热了起来。往年这个时候徐汇区的全民健身赛事早已和天气一样火热了起来,但今年受到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线下体育赛事的恢复时间还犹未可知。线下的赛事无法举办,但市民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退,徐汇区体育局针对今年的特殊情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新举措。目前,徐汇区正在以线上、线下两步走的形式打造全新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让市民足不出户、非聚集的情况下就能安全地参与体育赛事活动,同时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更好地发挥体育在预防、干预、治疗疾病方面的功能。

结合今年举行的上海市市民运动会和2020年徐汇区市民体育节,徐汇区体育局正开发“汇运动——线上云台”,策划举办线上运动会,依托智能化网络科技,将传统体育与线上赛事有机结合,创新网络赛事活动新业态、新模式。“未来,我们还会在小程序中推出徐汇区健身地图,市民可以通过登录小程序查找徐汇区内的21个公共体育健身点,在每个健身点依次完成相应的挑战还可参与我们的抽奖活动。”徐汇区体育局群体科副科长金怡介绍,通过健身地图和小挑战相结合的方式,希望能帮助市民用21天的周期养成健身锻炼的好习惯。

除了线上的赛事活动外,今年徐汇区体育局还携手上海市体科所推出了“科学健身大讲堂”的讲座,通过网络直播、线下授课相结合的模式帮助市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体育健身难题。4月12日,美国运动科学院院士朱为模就带来了第一期的网络直播讲座,以“走为上策:怎样走路健身不伤身”为主题,为市民分享了走路健身的小妙招。据了解,后续上海市体科所青少年选材研究中心主任尹晓峰、上海市健康教育学会全民健身分会秘书长王晶晶、上海市体科所体制研究和健康指导中心副主任王道等专家还将陆续为市民带来青少年体育发展、运动医学、中年健康管理、老年人健身锻炼等多个方面的科学健身讲座,以专业的知识指导市民科学地参与健身锻炼。

线上活动之余,徐汇区同样做好了随时启动线下体育赛事的准备。据了解,随着疫情逐渐被控制,体育赛事活动有望解禁,今年下半年徐汇区预计将推出近200场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把区域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徐汇发展的优势。

力争打造青少年体育“四线队”

近年来,上海市以打造青少年体育高地为目标,培育扶持了一批优质、可靠的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为充分发挥本市社会力量开展青少年体育训练工作的优势,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配置”的办训模式,围绕为奥运争光和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战略目标,不断拓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渠道,2月28日,上海市体育局发布2020-2021年度“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申报通知,预计将有1200万经费用于扶持社会力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作为上海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乐土之一,徐汇区体育局在申报阶段积极组织了线下的路演活动,吸引符合条件的社会机构参与社会培养基地的申报。辖区内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相关号召下积极参与了社会培养基地的申报工作,最终共有16家单位提交了完整的申报材料。

“其中有一些已经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但也有不少是之前还不太熟悉和了解的机构单位。”徐汇区体育局竞训科科长陈申在接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初审材料时发现,竟然区内还有不少视野外的优秀俱乐部存在。”这次的申报也为我们拓宽了视野,和更多更好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形成了良性的沟通。”

6月底,上海市体育局将发布最终申报成功的社会培养基地,针对最终成功申报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徐汇区体育局还计划进行区级扶持,在资金、渠道等方面协助、监管社会力量助力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未来,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事业将是大势所趋,我们希望能发掘社会力量的潜力,打造全面的青少年体育培养体系。”陈申希望,在学校体育“一条龙”布局的基础上,能借助社会力量从培训走向办训,在传统意义上的一、二、三线运动队之余,打造体系外的“四线队”概念,让所有有热情参与业余体育训练的青少年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队伍,向“大体育”概念转型,寻找拓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全新道路。

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

扶持资金助力体育

今年1月19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推动徐汇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实施意见中明确表示,徐汇区将围绕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核心区的总体目标,坚持体育产业创新、集群和融合发展理念,做实徐家汇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强化徐家汇体育公园的地标引领功能,促进体文旅商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体育新需求、新业态和新模式,扩展徐汇区体育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为上海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贡献“徐汇力量”。

在徐家汇体育公园改建计划如火如荼进行中时,徐汇区顺势而为,将目光聚焦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方面,而且不仅要发展,更要高质量地发展。“目前,我们在区委、区府办的支持下,在原有的徐汇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中增设了体育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以扶持优质的体育产业。”徐汇区体育局党组书记安玉海介绍,除了体育产业的专项扶持资金外,根据《关于推动徐汇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成功在境内上市或挂牌且注册在徐汇区的中小体育企业,还将享受适当补贴。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样也是展望”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结合区内人工智能企业集聚优势,徐汇区体育局计划进一步推动智能体育场馆的改造,通过人工智能+体育的方式,使社区全民健身和百姓健身房智能化拥有更多的应用场景。让人工智能真正走进市民的生活,也进一步提升相关产业的能级。同时,三体云动、每步科技等科技体育公司的进驻,在带动线上体育经济的同时,也为徐汇区进一步坐实徐家汇体育产业基地,打造人工智能体育产业生态迈出了一大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并没有为新年开一个好头,但与风险并存的,往往还有机遇。如何在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徐汇体育仍然信心满满。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