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提升体育素养  助力身心健康
第A13版:校园体育 2020-11-09
专访徐汇中学校长曾宪一

提升体育素养 助力身心健康

刘佳怡/卜时波/王泠一/陆舟斌/黄连英/何依蕴

许海峰向徐汇中学校长曾宪一赠送油画作品《许海峰的枪》

徐汇中学南校区的马相伯先生铜像

徐汇区体育局党组书记林福东见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偶像许海峰

陶璐娜和作者刘佳怡合影

徐汇,地处上海市中心的西南角,不仅商业发达、教育资源丰富,在体育方面也走在上海各区的前列,先后涌现了吴敏霞、姚明等世界冠军和奥运会为国争光的杰出运动员。今年8月16日,徐汇区开启了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2020上海徐汇战略的启动仪式,目标就是把徐家汇体育公园建成一流的体育赛事中心。

本版撰稿 刘佳怡 卜时波 王泠一

本版摄影 陆舟斌 黄连英 何依蕴

身体健康 快乐源泉

上海著名体育场馆——上海体育馆和上海游泳馆的设计者是著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魏敦山先生,魏院士的中学母校就在建设中的徐家汇体育公园核心区,那就是拥有170年历史的徐汇中学。

在吴敏霞母校光启小学的曹庆明校长的提议下,我们前去拜访徐汇中学正高级特级教师曾宪一校长,访谈主题就是汇学的体育贡献和徐汇在体育领域的国家荣誉。曾宪一校长和曹庆明校长都是东北人,他们的故乡曾经体育英才辈出。因而如今的他们都高度重视体育,都注重开发体育元素对学子意志力的促进。

我们和曾宪一校长的访谈在久负盛名的徐汇中学崇思楼进行。徐汇中学的郑静洁老师介绍说,这崇思楼已经103岁了,是上海著名的历史保护建筑和徐家汇的文化地标。曾校长的办公室和会客厅就在崇思楼,这座百年老楼经常有知名人士、体育功臣、教育名家光临。对于徐汇中学本身而言,校园体育工作很多决策发生在崇思楼。

徐汇区有非常好的体育场馆条件,徐汇中学便将体育素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曾校长介绍说——人的重要核心素养的根基就是提升体育素养。1850年徐汇中学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体、智、德全面发展,把体育放在第一位。曾校长强调说:健康首先就是身体健康,然后是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所以只有身体健康的人才能够拥有更多快乐的源泉。

正因如此,在曾校长的积极推动下、徐汇中学已经开设了20门体育课程,比如冰壶、棒球、网球、射击、飞碟等课程。同时,学校还将体育和文化结合起来,比如啦啦操、华尔兹等课程。力图通过突破单一的专门人才的训练发展方式,来发展群众体育、业余体育、大众体育,不仅能够夺取金牌,也能使得群众的身体健康,这个才是人们幸福的源泉。

许海峰陶璐娜为徐汇中学射击队授旗

2020年10月13日,在徐汇中学崭新的南校校园举行了奥运冠军进校园暨徐汇中学射击队成立仪式。徐汇中学荣幸地邀请到——中国首枚奥运金牌获得者许海峰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10米气手枪金牌获得者陶璐娜走进徐汇(南校)校园,为徐汇中学射击队成立仪式授旗。同时,参加徐汇中学射击队成立仪式的还有徐汇区体育局党组书记林福东、徐汇区华泾镇镇长陈永坚等多位嘉宾。

许海峰一行先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徐汇(南校)的文化景观。他们从天鹅湖信步漫行至院士广场,又绕经文化长廊至马相伯广场。且行且聆听了徐汇中学170年办学文化的介绍,许海峰、陶璐娜都对徐汇中学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赞叹不已。步出马相伯广场,许海峰一行移步至室内体育馆,在南校啦啦操欢快、跃动的旋律中,两位奥运冠军欣然在学校射击队队服上签名留念。在场的同学们观摩了许海峰带来的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他的“改革先锋”奖章和2019年获得的“最美奋斗者”奖章。在这个激动的时刻,师生们还和奥运冠军、与会嘉宾们,一同观看了中国首位奥运冠军许海峰的主题短片。

曾校长说:“我们请奥运冠军进校园,就是要学习他们勇于拼搏、为国争光的爱国之志和报国之情;学习他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学校射击队的成立之后,相信有奥运英雄的召唤,有优秀教练的指导,经过遴选的射击队队员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射击是比拼意志力、专注力的体育项目;射击又是为国家争得最多世界冠军和奥运金牌的竞技项目,更能够激发学子们的爱国热情!”

许海峰在徐汇中学欣然分享了他的奥运故事。他1975年下乡插队并干了两年农活,1982年毅然放弃国营单位的“金饭碗”开始练习射击。刻苦的训练、顽强的意志,让许海峰在1984年就能代表中国队参加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并赢得了中国首枚奥运金牌。

同时,他鼓励同学们现在要抓准时机、抓好时机、多学本领,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他的励志故事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师生。同学们纷纷向冠军提问,许海峰耐心细致地从坚定的信念、平和的心态、战胜自己三个方面分别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紧接着,我国首位奥运冠军许海峰为徐汇中学射击队授旗,庄重的授旗仪式再次引来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在徐汇中学女生合唱队《我和你》的歌声中,许海峰赠送了他签名的油画《许海峰的枪》。这幅昂扬着奥运冠军斗志的佳作,目前已挂放在徐汇中学射击馆内。

用激光训练仪打消老师家长的顾虑

应邀出席徐汇中学射击队成立典礼的徐汇区体育局党组书记林福东十分感慨:1984夏季奥运会,许海峰为祖国勇夺第一枚奥运金牌时、他还在上幼儿园,就听到大人们围着收音机的一片欢呼声。许海峰和国家射击队的报国事迹,是他父亲不断地告诉他的、贯穿了他的童年。只是没想到自己会从事体育事业,而且在36年后的徐汇中学校园能够见到奥运体育英雄许海峰和他的弟子陶璐娜,甚感欣慰。林福东还认为,徐汇中学不愧为体教结合的典范、在校园体育开发方面成绩斐然,而曾宪一校长的付出尤其值得尊敬。

关于陶璐娜,林福东更有一种亲切感,因为如今这位悉尼奥运会冠军更是自己的同行。20年过去,陶璐娜从奥运冠军到现在担任上海自行车击剑运动中心党总支书记、上海市射击协会副会长,她从赛场走到了幕后,成为了一名射击项目的推广者。而曾宪一校长则认为:相较于其他射击运动员,陶璐娜的入门时间还算比较晚;她就是在上海求学时因参加了学校的射击社团迷上这个项目,连续两年在上海市基层射击比赛中获得冠军后、陶璐娜被专业队看中。1992年,她加入了上海射击射箭运动专业队。随后就是被国家队选中,进而成为奥运冠军。

林福东强调,射击运动其实一直是上海的传统优势项目。不论是作为市人大代表还是作为奥运射击冠军,陶璐娜一直关注射击这项运动。在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陶璐娜还呼吁推广射击运动进校园。但家长们往往担心射击运动在校园里展开后的安全问题,这确实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需要大智慧应对。

对此,陶璐娜的实质性建议是——将射击训练所使用的激光训练仪,来作为青少年射击运动普及的载体。因为,激光训练仪的激光枪的木托、扳机匹配和比赛用枪是一样的,但没有弹堂,仅用激光的方式来完成打靶射击,避免了安全隐患,可以打消校长、老师、家长的顾虑。一套激光训练仪由激光枪、激光感应靶心等几部分组成,不仅占地面积不大,而且易于操作上手。近年来上海市射击射箭运动中心、上海市射击协会一直在致力于校园射击运动的推广与普及;而陶璐娜本人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各个社区普及射击运动的常识,并为孩子们签名。

体育场馆设计 院士留下佳话

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人类文明生活方式的存在,还离不开体育场馆设计。在这方面,为上海和国家争得诸多国际声誉的大师就是魏敦山院士。

曾校长告诉我们,魏敦山校友院士虽然已是87岁高龄,但是他仍然坚持每年回到母校徐汇中学,亲自给学生和老师们开讲座,向学生们传授知识,还把自己的孙子送到徐汇中学培养,显示出他对母校的信任。在曾校长看来,魏院士不仅是创造的代名词,更是大国工匠的代名词,他是真正有创意的设计师,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工程师,所以他做了很多别人做不出来的、在全世界领先的、也代表我们上海乃至中国的标志性的体育建筑。

由此,我们也对魏院士和徐汇中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曾校长告知我们:徐汇中学今年11月14日迎来建校170周年的校庆。在其漫长了历史长河中,徐汇中学人才济济,人才辈出!徐汇中学走出了八位院士以及马相伯老先生,马老不仅是徐汇中学的老校长,还是复旦大学创始人和首任校长。

在今年9月1日徐汇中学的“开学第一课”上,八位院士的铜像在徐汇中学南校的院士广场揭幕。曾校长介绍,打造院士广场的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师生谨记“崇尚科学、文理兼通、中西汇通、多彩发展”的办学传统,把学校办成科学家、工程师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综合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要学习院士们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励徐汇学子,以他们为榜样,能够涌现出更多的科学家、工程师,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来报效祖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