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文武双全成才路 十年积累  闯出青训美丽新世界 培训赋能  融入体系  提升水平
第A15版:青少年体育 2020-11-09
首期上海社会培养基地培训班圆满举行

培训赋能 融入体系 提升水平

丁荣/李一平

本报记者 丁荣 李一平

青少年训练计划制定、反兴奋剂教育、交流座谈……11月3日至5日,2020年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精英)基地管理人员和教练员培训班在奉贤区举行,来自本周期35家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精英)基地的70余位管理人员及教练员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由上海市体育局主办,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承办。为进一步推进上海市青少年体育社会力量办训工作,向社会力量介绍办训相关政策和管理规范,提供交流互动平台,使社会培养基地单位尽快融入本市青训管理体系,本次培训邀请了青少年训练资深专家以及学者前来授课,让社会力量的管理人员以及教练员全方面地了解本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旨在整体提升办训水平。

在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新格局下,社会培养基地如何寻找到准确的定位,体现社会体育组织的社会责任?上海市体育局青少(科教)处处长张漪在讲授《介绍本市青少年业训概况》的同时,勉励社会培养基地在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青少年体育竞赛培养体系中发挥更多的作用。通过培训,学员们对上海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新格局、上海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概况、上海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作为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之一,未来社会力量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我们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地,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时代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任务,同时也要树立使命感。”在培训课程的开班动员上,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主任顾伟用电影《夺冠》中的“女排精神”鼓励学员,希望他们也能肩负中国体育兴旺的使命,充分利用本次培训的学习成果,进一步加强业务能力,全力做好新时代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为把上海建设成为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添砖加瓦。

“我们要以常学常新的精神,为社会力量办训单位做好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在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副主任周战伟带来的《社会体育俱乐部与青少年体育发展——以上海为例》中,周战伟表示,未来除了本次面向35家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精英)基地的管理人员以及教练员的培训外,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还将陆续推出第二期、第三期的培训。像原本面向少体校开展的督导督训工作,往后也会进一步延伸到社会办训机构,包括上海市的大部分专业类竞赛也会一视同仁,全面向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精英)基地开放。

此外,上海市体育局青少(科教)处四级主任科员葛臖,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排球教学团队负责人项贤林,原普陀区体育局调研员、副局长杨建新,原国家女子网球队主教练王良佐以及青训中心相关负责人分别为参会人员带来了《反兴奋剂教育》《青少年训练计划的制定》《青少年训练工作的常规管理》《教练员素养及运动员日常管理》以及相关青少年工作的办事工作流程解读。

“像反兴奋剂课程就非常细致,我们平常可能参加大赛的机会也不多,对这块的了解不是很充分,经过这次培训以后就有了更加系统性的认知。”上海青浦区藏龙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理事长王俊表示,以后会将这次培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人才培训中去,用更细致的管理为上海培养优秀的运动员。

对于上海泰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原击剑高级教练万慧萍来说,参加本次培训让她觉得是一种“回炉深造”。“此前在市体校也经常参加教练员培训班,现在换了一种身份来参加培训也让我更新了办训理念,要更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要,要进一步做好服务,努力再培养输送一批优秀运动员。”

本次培训的最后一天还进行了交流座谈会,主办方通过座谈会进一步倾听、了解社会培养基地的办训情况和需求,以使未来进一步进行专业指导。

据统计,目前上海注册的2280位青少年体育教练员中,体校教练占44.6%、教育系统教练占22.7%、社会办训机构教练占32.7%,社会办训机构教练员的比重逐年提升,这也展现出了上海的社会办训力量。

组队参赛、训练督导、周末训练营、优秀教练员工作室、明翔计划、输送成果奖、培养输送奖……未来,上海市体育局将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宽渠道的方式,为社会力量培养人才提供服务。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渠道,相对地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精英)基地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上海市体育局青少(科教)处处长张漪希望,社会培养基地要始终以全面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健康和选拔培养青少年体育优秀人才为目标不懈努力,进一步助力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