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市民体育科学大讲堂首场报告举行
本报记者 丁荣
上海全民健身事业在“十三五”期间有哪些成果?“十四五”期间又将如何发展?3月20日,2021年上海市市民体育科学大讲堂首场报告在黄浦区体育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举行。上海市体育局一级巡视员、市体育总会常务副主席赵光圣主讲《“十四五”上海全民健身新发展》。
面对现场和线上的广大市民朋友,赵光圣娓娓道来,向市民解释布局目的和预期效果,让全民健身的发展信息与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积极营造“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城市环境。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力争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左右,市民体质达标率不低于96%,市民体质健康水平处于全球领先,成为国际知名、全国领先、上海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力城市。
按照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和“健康上海”的要求,上海将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融合化、智慧化,实现市级、区级、街镇级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健身组织、体育赛事活动全覆盖;推进社区体育服务配送、智慧健康驿站和体质监测服务网络街镇全覆盖。其中,重点就是要增加举步可就的体育健身设施、形成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的体育健身设施服务网络,完善高品质的“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计划到2025年基本实现社区市民健身中心街镇全覆盖。实现全市16个区都市运动中心全覆盖,试点在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都市运动中心,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体育场地设施服务。
在科学健身指导方面,将推进科学健身讲座、健身技能培训、社区赛事活动等公共体育服务进社区、进园区、进校园和进楼宇,每年开展配送服务不少于8000场。
在数字化服务方面,上海将打造以全民健身电子地图、社区体育设施管理、社区体育服务配送、体质监测、体育场馆、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事项为核心的综合信息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办公协同化、管理信息化,提升全民健身智慧管理水平。
今年,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将继续联合各区体育局、相关街镇,以市民体育科学大讲堂为平台在各区巡回宣讲,积极做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宣传工作,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让科学健身成为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