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中甲第19轮成都蓉城与北京理工的比赛在大连市体育中心举行。来自上海的国家级裁判王敏杰担任本场比赛的主裁判,而这是他作为主裁判执裁中甲的首秀,颇具纪念意义。
出生于1996年的他尚未满25周岁,甚至比场上的许多球员还要年轻。在顺利完成首秀后,王敏杰对自己的未来增添了许多期待。“作为一名年轻的裁判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今后能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执裁,慢慢成长,变得更加优秀成熟。”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陈嘉明
每吹一场比赛,都会复盘做笔记,把自己的优缺点都写下来,温故而知新。足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让我开拓眼界、收获友谊,更带给我永不言败、时刻向前的不竭动力。”
——王敏杰
训练能吃苦,曾入选国青
“别看我现在是一名裁判,其实我是足球运动员出身呀。”王敏杰开门见山介绍着自己。从6岁踏上绿茵场至今,他已经与足球结缘了整整18年。“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太好,所以父母希望通过运动让我强身健体。后来有教练来我们幼儿园选材,当时就选中了我。”王敏杰透露自己初次与足球碰撞出火花的经历。
来到小学一年级,父母给他报名小小足球训练营。白天在学校上文化课,放学后踏上足球场参加训练。在球队里,王敏杰踢的位置是中后卫,在教练眼里则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后来上了初中,由于球技精湛,王敏杰还入选了国青,现在有几名海港队的队员譬如魏震、李申圆、雷文杰等人,都是王敏杰儿时一块踢球的小伙伴。“现在回想起来,当初训练吃的苦根本算不了什么,相对来说通过踢球收获的师生情和友谊更多。”
日渐成长,他开始享受足球场上的一切。队友之间的默契配合,进球后的喜悦,一切都能够在足球场上挥洒得酣畅淋漓。于他而言,“成就感”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觉。于是乎,王敏杰在球场上愈发努力,他的每次奔跑都拼尽全力。升入初中后,他决定加入幸运星接受专业的足球训练。在这期间,他有幸成为了幸运星中第一批进入国字号的球员,并代表中国队征战了亚少赛,此后还曾多次入选各级国字号队伍,听着国歌奏响,看着五星红旗升起,为祖国争光的信念就是他训练的全部动力。
王敏杰坦言,足球给他带来的更多的则是精神财富。“别看足球运动员在球场上恣意奔跑的样子很帅气,背地里我们可没少吃苦。”王敏杰笑笑说,“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体育运动何尝不是呢?”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有一年暑假外出比赛,由于比赛场地是人造草皮,地表温度很高。才踢了半场球,他就发现自己球鞋上的胶水已经晒化了。一场比赛下来,脚底都磨出了许多血泡。他忍痛求着队医将血泡扎破并进行消毒,贴着创可贴继续比赛。“伤口和鞋子一接触,那叫一个钻心的疼。一场比赛下来,血肉和袜子也都粘在了一起,再次处理伤口是个更加难忍的过程。”尽管时隔多年,但每每回忆起受伤的情形,王敏杰仍显得心有余悸。“好在最后夺冠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慢慢的,这些伤口变成了老茧,它们让我知道成功是不易的,锻炼了我坚韧的品格和拼搏精神,这才是足球带给我的快乐和幸福。”
“足球改变了我的人生”
在机缘巧合下,王敏杰参与了三级裁判员的培训班,也正是这次培训,让他在足球与学习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既不用远离足球,又可以安心完成学业。他对足球的付出也获得了充分的回报,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得以顺利考取了东华大学的本科。与此同时,他的裁判生涯也逐步展开。由于从小踢球的关系,所以上手特别快,在识别动作方面就领先了很多裁判员,很快他便拿到了一级裁判员的资格。此后又积极地参加了预备国家级培训班,后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班,最终成为了一名国家级裁判员。
其实刚进入大学校园时,王敏杰的内心还存在着本科毕业后继续踢球的想法。然而很快,现实的残酷让他意识到这个想法有多难实现。大学不仅课业任务繁重,平时训练的强度也无法与专业队相比。由此,他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既然不能像其他队友一样去从事职业足球,那就一定要在自己的领域里去做到最好并要有所成就!于是,他坚定地把目光放在了裁判员这份工作上,希望能够在裁判领域有所作为。而同时,他也深知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科学历并不能让他满足,于是在大二就下定决心考研,此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如愿以偿考取了华东交通大学的研究生。现在正就读于华东交大的体育与健康学院,同时兼顾着裁判工作。在他内心深处,特别希望能让大家了解到足球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存在。足球可以开阔心智,学习也可以提升见识,两者缺一不可。
于他而言,足球不仅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标志,而且还是他最好的朋友。在让他拥有健康的体魄与灵敏的思维的同时,更是大大延伸了他的生活空间。而在私下里,王敏杰经常会和朋友自豪地表示:“足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让我开拓眼界、收获友谊,更带给我永不言败、时刻向前的不竭动力。”
转型裁判延续绿茵梦,文化课一刻不敢落下
训练之余,王敏杰也在一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正是之前的经历让他成为了一名有学识、有梦想的足球人。在他看来,足球踢得好的学生并非“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恰恰相反,只有思维敏捷的运动员,才能在球场上“眼观六路”,更好地组织队友进攻。一直与足球相伴的王敏杰,学习从不落下。如遇外出比赛季,回到上海后,他都会拿着教科书和练习本,时常跑去老师办公室里寻求补课。“遇到不会的题目我一定要弄懂,这种较真的性格也是在足球场上练出来的。”
因为曾在俱乐部受了一次较为严重的伤,王敏杰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换个身份继续陪伴足球。“当时感觉走职业足球这条路不太适合我,父母也希望我走一条更稳健的路,毕竟职业足球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我一直认为做裁判算是我足球生涯的延续,那就争取做名裁判。”对于自己当时作出的转型决定,王敏杰至今仍感觉十分正确。
升至初三,王敏杰报名了足球裁判员的资格考试,并顺利通过,为日后正式成为一名职业足球裁判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终于看到了梦想破土而出的一刻。”王敏杰笑着说道。这之后,他接触到了不少来自各行各业的裁判朋友。“大家很多都是兼职做裁判,有的是做生意的老板,而有的则是修车小工。”正是在这样的历练中,王敏杰逐渐塑造了自己愈发阳光开朗的个性,与之较为亲近的老师、同学和队友都喜欢与他交流,这也让曾经的足球小将在自己的足球世界里不断前行。
为了心中埋藏许久的梦想,王敏杰从未有过放弃。而他也深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尽管在足球路上顺风顺水,可是他的内心其实更看重学习,他明白在学业上的追求可以让自己走得更远。如果选择了职业球员这条路,那么就不得不舍弃自己的大学梦。但是对于足球,又是那样的难以割舍。
中甲舞台磨练心智
在此之前,王敏杰尚且只有执裁中乙的经历。而如今跃升至国家级裁判后,中甲的舞台也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他于9月5日在大连完成了自己的中甲首秀。
谈及本场执裁,王敏杰来来回回用的最多的词便是“惊讶”。“当我收到选派任务时,我特别惊讶。大连赛区是我升到中甲以来的第一个赛区,没想到第一轮就派我了,此前我确实也参加了两个中乙赛区,但是第一轮就派我,这确实让我有点惊讶。第二,赛前我还是有些紧张,因为不紧张是不可能的。另外还有点激动,真的是既激动又紧张。第三,赛前大连赛区的领导以及裁判管理和监督,都单独找我谈话,对我进行心理辅导,为我解压,这也让我得以能够顺利完成执裁。”回想起这场首秀,王敏杰仍是百感交集。
“记得比赛开始后,我很快就进入了状态,自认为较好发挥了执裁水平,这里也要感谢裁判组,其他三位裁判员都要大我1轮不止,他们在赛中无论是耳麦里的协助还是旗示都是及时且到位的。”王敏杰语气中满是感激之情。“赛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在比赛第86分钟时罚下了北京理工的一名球员,巧的是他的名字和我的名字发音是一样的,他叫王闵捷。这可真是有缘。”
回忆起这样的一个小花絮,让这次采访的氛围更加轻松了些。“有很多上海的裁判老师以及许多全国的裁判监督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现在每吹一场比赛,都会复盘做笔记,把自己的优缺点都写下来,在下一场球开始前,温故一下,尽量把每一场比赛做到尽善尽美。”对自己要求颇为严格的王敏杰,在任何一个小细节上都会努力做到最好。
除了首秀本身,本场比赛于王敏杰而言,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那便是他成为了史上全国最年轻的执裁中甲联赛的裁判员。得知自己创造了纪录,王敏杰显得特别兴奋。除了“未来可期”,可能没有更合适的词语用在这个年轻人身上了。
据王敏杰介绍,赛区领导和裁判监督对他的吹罚都较为满意,他也自认圆满完成了首秀的比赛任务。尽管仍有需要改进的细节,但作为中甲最年轻的裁判员,王敏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他自己表达的那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执裁,慢慢成长,变得更加优秀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