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体育局一级巡视员赵光圣为沃霞芬颁奖
李敏
申力尘
“全民全运,同心同行”。乒乓球在上海这座城市源远流长,既可触摸历史,又能拥抱未来;既崇尚人人奋斗出彩,又体现处处守望相助。9月22日,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乒乓球项目比赛在陕西宝鸡落下帷幕,受上海市体育局委托,由上海市乒乓球协会组队参赛的上海业余选手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取得了单打比赛1金1银2铜和一个第四名,以及男女团体分列第五名的好成绩。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丁荣
“同心”备战 守望相助
市乒协在5月23日专门举行了“我要上全运”的全市选拔,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以市乒协主席陈一平为领队的全运会参赛代表队。以选拔赛各年龄段冠军为主组成的草根队伍中,有教师、医生、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为做好备战工作,协会聘请了上海乒乓球专业队的高级教练樊天健和席敏杰担任教练员进行集训。
在出征陕西全运会前,全队到崇明体育训练基地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封闭式集训,并按赛会防疫规定进行了赛前十四天的隔离措施。集训、隔离、参赛,前前后后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无法回家、不能上班工作。但入选上海业余组乒乓球队的市民队员都积极克服家庭和工作的困难,坚持参加赛前集训。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乒乓球协会也积极与入选市民选手的工作单位进行联系,得到了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
原在科研所工作的李敏退休后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员组成俱乐部积极开展乒乓活动,这次通过选拔赛成为了上海群众乒乓球队的一员,参加60-69岁组比赛。她的父亲曾是一名专业乒乓球教练,今年已到了94岁的高龄,但他依然支持女儿去参加全运会:“你放心去参赛吧,我们在家里能自己克服。”李敏感动地说:“我小时候是被父亲逼着打乒乓球,但现在是我自己要打球,平时每周都会坚持到业余俱乐部打三次球。从今年5月份到现在,为了参加全运会,我打了三次封闭。”
“同行”参赛 奋斗出彩
走上全运会总决赛的赛场,上海的草根选手们没有让大家失望。在宝鸡比赛期间,草根选手们以“争创一流”的上海精神,在比赛中表现十分顽强。天津全运会上海代表团年龄最大的乒乓选手沃霞芬,时隔四年后已晋级参加70岁以上组别比赛。比赛中她克服了伤病困忧,打了封闭针坚持上场,最后以一场未败的战绩夺得该组别冠军。李敏把俱乐部里练就的十八般技艺搬到了赛场上,在决赛中仅以2分之差屈居亚军。市政协委员、岳阳医院的副主任医师谢国群这次利用私人假期参加了比赛,并一举获得40-49岁组第三名的好成绩。夺得25-39岁组单打铜牌的申力尘在铜牌赛中奋力击败了上一届全运会的冠军。
提升全民健身“吸引力”
近日,参加全运会群众乒乓球比赛的上海代表队已载誉归来。回到家中,获得40-49岁组单打铜牌谢国群的把奖牌给三个孩子轮流戴了一遍。“我小时候曾在学校练过乒乓球,但没机会参加全运会。没想到长大了还能以业余爱好者的身份代表上海参加全运会,圆了我小时候的梦想。我想以身作则,给三个孩子做一个榜样。”在这位父亲的带领下,他们全家都成了乒乓球运动参与者,儿子还进了区体校参加培训。作为一名医生,谢国群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践行体医结合的理念,向更多患者推广适当合理的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
上海市乒乓球协会主席陈一平表示,市乒协将组织参赛选手进行认真总结,并要求大家将这次全运会的成果带到基层去,进一步营造全民健身的社会氛围,促进快乐乒乓,健康中国的建设。“这次上海的业余乒乓队在全运会群众组取得佳绩将推动申城乒乓球项目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上海市乒乓球协会将继续通过赛事体系推动乒乓球运动普及与提高相促进,努力推动上海乒乓球项目发展更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