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梅西何以再次当选 足协评估李铁应有的边界 中国足球的“换帅” 足协不能回避“倒李”舆论热潮 兵多将广
第A02版:专栏 2021-12-01

足协不能回避“倒李”舆论热潮

沈雷

沈雷

李铁的去留问题,再一次成为热点。其实并不意外。无论是之前民间人士通过网络发出的李铁“猛料”,还是某媒体新近发表的“檄文”内容,大部分早就在圈内流传已久,甚至得到一些内部人士的承认。

大部分“倒李派”最初都是出于李铁在12强赛中没有体现出一位合格主教练的能力,因而对其持批评态度。但竞技层面的评价体系很难被舆论的声音所左右。正如在12强赛四轮战罢后足协放出的风来,以“国足成绩稍好于上届世预赛同期”为由力挺李铁。虽然此话颇有强词夺理之感,但也确实没有说错。站在不同的标准上,竞技层面的评估完全可以推导出相反的答案。

真正的导火索是李铁自己点燃的。在战平澳大利亚队后的赛后发布会上,这位中国队主帅发表了长达半小时的长篇大论,如果只是内心独白倒也无妨,但在几乎提前出局的情况下,以激烈的言辞回怼质疑群体,无疑将所有的路都堵死了。而李铁在社交媒体上一系列“奇怪的举动”,更是让自己被捏住了把柄。随之而来的民间爆料和媒体“檄文”,令局势已经无法再用任何危机公关的手段来加以控制,炸弹被引爆了。

中国足协仍然没有对李铁发表过任何官方态度。即使一个月前的支持姿态,也只是通过向部分媒体放风的方式来暗暗表达,而在各种传言满天飞的当下,管理机构装聋作哑真的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吗?显然,不是。

中国足协应当立即表现出负责任的态度,并付诸实施。针对舆论目前对于李铁非竞技层面的指责,足协完全可以成立相当的调查组进行内部审查。这不是当年的打假扫黑,需要更强力的部门介入才能推进。现下舆论所认为李铁涉及的问题,均系足球圈内部事宜。调查的阻力不大,只要有心有力,完全可以查得清楚。在调查完毕后,足协更应对所有指责均予以公开的、清晰的回应,而不是以“是或不是”“有或没有”含糊应对。

彻底调查也是对李铁最负责的态度。作为年轻教练,即使在中国队下课,李铁也本应有更漫长的职业生涯。若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一澄清(或确认),就相当于堵死了李铁未来之路。如果李铁本清白,那么足协不发声不作为,便相当于害人。无论他未来是不是国足主帅,当年以坚决态度选择李铁的中国足协绝不能在此时置身事外,逃避自己应负的责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