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9日 星期四
“疫情中逆行,是我们的选择”
第A04版:球迷谱 2022-05-13

“疫情中逆行,是我们的选择”

上海民盟足球队踊跃投身社区志愿者工作 吴钧雷

“当疫情来临,我们选择逆向而行。”这是来自上海民盟足球队十几位队员的共同心声。4月伊始,他们穿上大白服,参与到各自居住小区的志愿者工作中,站在社区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为居民服务。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吴钧雷

上海民盟足球队于2015年建立,发展至今有六十多人,队员的职业各不相同,但足球是共同的业余爱好。每年,上海民盟足球队会参加市内各项足球赛事,仅2020年就斩获两个冠军和一个季军。队内有不少退役的原职业球员,比如原上海申花队员霍智宇,如今继续在上海足球圈发挥余热。

上海民盟足球队不仅在绿茵场上绽放光彩,场下也积极参与到公益爱心活动之中。据副领队吴溟介绍,每年球队都会前往一些贫困地区,与正在发展青少年足球的当地学校合作,为孩子们上课、捐献训练装备。上海民盟足球队希望用公益足球的方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做贡献。

队员们说:“我们深爱着上海这座城市。”面对疫情,大家选择走出家门,成为社区志愿者的一员。他们相信,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却不可缺少。多一份贡献,就能更早迎来繁荣再现的明天。

邵楠·送药骑手

被需要的感觉真好

我是邵楠,是一家投资公司的创始合伙人,也是上海市政协委员、常委。3月31日,我在蜂鸟众包平台注册成为一名外卖骑手。不过,和一般的外卖骑手不一样,我不送别的只送药。

说来也巧,在3月中旬,我买了一辆电动车,主要是为了去单位、去健身房时能更加方便。疫情期间,这辆电动车成为了我派送药品的“专属座驾”。我每天往返于药店和订单客户的住所之间,尽可能多地帮助人们拿到急需的药品。我的初衷很明确,就是想送药。人少吃一顿饭没问题,但病人少吃一顿药是不行的。上海是一个老龄化社会,很多老人有基础疾病,他们的药不能断。我能做的,就是从这些小事做起。

我愿意将自己定义为一名志愿者。很多人会说:“志愿者是不要钱的,但你做这个收钱。”其实,我挣不了多少钱,因为我不以外卖员为生。我必须亲身参与到这个平台,才能接触到那些我想帮助的人。

本轮疫情初期,外卖骑手的工资确实高,很多人会挑贵的单子送,比如烟酒、食物,送药品的人很少,因为不赚钱。我每天大概送六单,只挣30多块钱,平均每单挣5块多,寥寥无几。我的电动车电瓶容量很小,每天最多跑20多公里。有一次还没到家电动车就罢工了,只好骑共享单车回家,到家已是第二天凌晨。

有一次我收到了打赏,那是个30多岁的男人,打电话跟我说“麻烦尽快送过来,我一定给你打赏”。我送到之后,他连续说“谢谢”,我当场就哭了。那是一种被需要的感觉。所以,有些人劝我说没必要,一个人做不了多少事,但我坚定我要出去,因为在外面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需要有人去接这些药品单子。

做骑手之余,我也负责所住小区的防疫相关服务工作,尽可能去帮助更多人。有六个字我特别想说:担当、友爱和互助。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我觉得没有什么事是不可战胜的,我依然相信记忆中的上海会回来。

吴溟·物资消杀半夜也要争分夺秒

我是吴溟,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3月下旬,我在单位进行隔离,于4月1日回到家,和所有人一样开始闭门不出的日子。作为上海民盟足球队的一员,也是上海市民的一分子,当如此规模的疫情来临,每个人都想尽一份力量,帮助这座城市尽快复苏。

4月15日左右,小区开始有团购,我便参与到团购物资的消杀与分配工作之中。常规的工作流程是,配合货车司机卸货,仔细消杀每一份物资,并根据业主的订购单分发到每一个楼栋,与楼组长交接,楼组长会负责将物资分发到相关居民手中。

我们小区有大约30幢楼,阳性病例最多时大约有十几个。物资发放最频繁的那段时间,半夜12点也要下去接收物资。货车司机也不容易,不能让人家等着。但是考虑到大家都休息了,我们先卸货、消杀,一早上起来再抓紧分发掉。

为了保证居民的物资能够尽快送达,我这份志愿者工作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最多的时候,一天要下楼四五次。具体一次工作多久,得看订购量。一般来说,从卸货到分发完毕,要一个小时左右。累倒是不累,但只有穿过大白服的人才知道,穿着这件衣服工作真的是太热了。

我们作为志愿者都必须全副武装。大白服装从上到下将我们包裹得严严实实,口罩、面罩、一次性手套都少不了。前一阵气温升高,中午快30摄氏度,那种状态下搬运物资,即使大白服内只穿了背心和短裤,都会湿透。每天洗四次澡,已经成为了日常。讲一件很暖心的事,由于居委会物资吃紧,志愿者的服装和消杀设备都是居民们自发捐款为我们准备的。

对于志愿者而言,有这么好的邻居更要尽心尽力服务。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居民负责。如果志愿者出现阳性病例,整个小区都会受到影响。现在的情况已经好多了,后续我们还要对楼栋进行消杀,这些装备居民们也帮我们备齐了。目标就是谁都不能变阳,大家一起坚持到复工复产。

王垚翔·喊楼送货讲策略更讲平常心

我是王垚翔,是一名青年律师。疫情来临,我主动报名参加志愿者工作,居委会给我安排的任务是楼道志愿者。工作大致有两个:其一,做核酸检测的时候,我负责通知大家下楼排队,维护秩序;其二,做抗原检测的时候,我要把抗原检测试剂发到每家每户,再根据大家的结果来统计。

这份工作耗时不长,有需要就下楼。做核酸检测时,我和其他几位志愿者会提前半小时到,先商量好具体流程,确保每栋楼的居民分批次下来,避免人员聚集。从4月初开始做志愿者到现在,也有一个月的时间了。这份工作看起来简单,其实要考虑的事情有很多,并不是排排队这么简单。居民们其实都不希望在楼下长时间排队,也不希望看到人员聚集的现象,所以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是很重要的。

核酸检测时排队,很容易出现人员聚集的现象。我们将每个楼栋分成两批,在微信群里通知,大家依次下楼。最开始会出现有人拖沓了,或者提早下楼,后来大家都有了默契,一次比一次顺利。我记得有一对夫妻,每次做核酸检测都会上楼敲门,把一家老人接下来,一起做核酸检测。

偶尔有人会抱怨,这是人之常情,总体上大家都很配合。有一次,我的老婆与孩子下来做核酸检测,看见我顺口抱怨了几句,不知我们关系的邻居立刻冲上来说,你怎么不配合工作呢?从这个小误会能看出,志愿者理解居民的不安,居民也体谅志愿者的不易,我们的沟通与相处是很融洽的。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我们楼有一位正在化疗的老人,急需去医院配药。此前他一直在住院,医院每个月都会配一次药。本轮疫情之前他回家了,但药用完了,也联系了医院的医生,对方说可以去医院配药,但是公共交通都停了,出行是大问题。我见状,自己开着车带他去了。这也是志愿者的职责,居民的安全与健康最重要。

在上海民盟足球队,我踢球的同时也是球队的摄影师,喜欢记录球队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最近,我也会下楼,拍一拍志愿者们的点滴。在这个上海人民共克时艰的特殊时刻,邻里之间的温暖值得被记录、被珍藏。

沈侃·物资配送

抢工作比抢菜热闹

我是沈侃,在政府机关工作,也是上海民盟足球队的一员。这次大规模疫情让上海暂时停摆,我开始在小区内担任志愿者,为身边的邻居们服务,过程中所见所闻都是温情。

我住在黄浦,小区规模不大,只有两栋楼,每栋30层,总计大约300家住户。不知道其他小区的情况怎么样,在我们这里,想当志愿者并非易事。志愿者群中有60多个人,大家都是热心肠,每次有任务都会积极报名。不过,出于安全考虑,根据街道的要求,志愿者需求有限,大白服数量也有限,通常不需要那么多志愿者同时工作。所以,在我们小区,志愿者工作是要靠“抢”的。

小区的志愿者任务大致有两种,一种负责核酸检测时的秩序,一种负责物资消杀与分配。前者的志愿者比较固定,而后者的工作需要靠“抢”。由于物资的发放是不定时、不定期的,只要接到发放或者居民团购的物资即将抵达的消息,志愿者的负责人就会在群里分派任务。

在微信群里,早上会看到这样的对话:“明天6点开抢!”“都起得好早,你们不睡觉吗?”“抢完志愿者再抢菜!”“今天的物资搬运现在开始报名!”“2号楼够了!”是的,在我们小区,“抢志愿者工作名额”比“抢菜”还热闹。由于志愿者工作名额有限,报名速度之快可以用“秒杀”来形容。

疫情让每个小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每一个居民和志愿者相互配合,贯彻政府的各项措施。大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才能共渡难关。大家都在微信群里交流各自的生活与感受,看到很多互相帮助的小故事。谁家有困难就提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

我做志愿者的次数不多,每次和其他的志愿者朋友聊天,发现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的:虽然都是再简单、再普通不过的工作,但不论你是党员也好,公职人员也好,普通民众也好,大家都想为自己的小区做一点奉献,这就是做志愿者的初衷。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