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5日 星期日
而立之蓝 一路申花
第A03版:申花 2023-12-11

而立之蓝 一路申花

李冰

2023年12月10日下午,前身为申花记者队的上海体育记者联队,在距离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不到10公里的一块场地上,踢了一场热身赛。

或许是参赛双方的心照不宣,这场原本实力差距就不大的比赛,最终踢成了12比10,也算是为在这一天迎来自己30岁生日的申花送上了一份相当有纪念意义的“礼物”,而或长或短采访过申花这支球队“老记”们的心,在这一瞬之间回到了那个蓝色申花刚刚开始绽放的青葱岁月;这些年来跟队采访申花的一幕一幕,慢慢地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李冰

【1·初识申花】

1994年甲A开打,当时正上大四的我有足够多的时间关注作为“新生事物”的12支职业足球俱乐部球队。虽然受当时传播条件的限制,只能通过报纸和杂志了解各种信息,而非常深刻的印象之一,就是徐根宝和申花用“抢逼围”给首届甲A留下的烙印,直接撕下了贴在这支球队身上那张“软脚蟹”的标签。

【2·范大将军】

1995年的甲A联赛,是属于申花和范志毅的,那个时候的我进入了武汉文艺广播电台,主持一档股票类和一档音乐类的节目,但这并不影响我对甲A的关注,作为当地一家报纸体育版面的特约记者,“申花”和“范大将军”是那个赛季在我的文章里出现最多的两个词,因为申花夺冠了,范大将军“封神”了。

【3·领先一步】

甲A初期,来自天南海北的球队都有相当高的辨识度,比如当时大连人民体育场比赛结束后漫天飞舞的“坐垫雨(球迷将看球时的坐垫抛向场内)”,延边海兰江体育场外的“树挂(买不到票的球迷爬到树上观看比赛)”,而上海申花无论俱乐部的运营还是球迷助威的方式,都很好地契合了那句“领先一步”的口号,我也不止一次在主持节目时用过这四个字。

【4·专业球场】

1998年2月,也就是虹口足球场正式动工之前,所有关于专业足球场的认知都来自于国外,而这也正是申花队这个赛季将主场放到上海体育场之后、不少人都需要一点时间来适应的主要原因——从1999年3月到2022年底,很大程度上,虹口足球场已经成为了上海申花队的“代名词”。

【5·现场观战】

1997年甲B联赛结束后,武汉拥有了第一支参加顶级职业足球联赛的甲A球队武汉红金龙。那一年的第二轮联赛,武汉红金龙队主场迎战上海申花队,那也是我第一次以记者的身份现场观看申花队的比赛,最终双方战成了0比0平。值得一说的,正是因为从申花这个豪门身上拿到的1分,再加上首轮大比分赢了上赛季第四名吉林敖东队,武汉队上下信心满满地在接下来与上届冠军大连万达队的比赛中大打对攻,结果0比7惨败,吃了一回申花队给他们下的“药”。

【6·双料冠军】

1998年11月,上海申花队在上海体育场2比1战胜了辽宁天润队,以两个回合4比2的总比分赢得决赛,首捧中国足协杯冠军奖杯,同时也成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以来首支既夺得过联赛冠军又夺得足协杯赛冠军的双料冠军。那一年的年底,申花队在昆明海埂参加冬训,从教练到队员,都成为了基地里的“风景线”,用当时供媒体记者居住的环璧小墅的女老板的话说,就是“随便过来一个申花球员,都够你们做一个版的专访了”。

【7·申花国脚】

1999年,我从电台进入报社,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体育条线记者,当时主跑的是包括中国男足国家队在内的各级国字号球队,也开始直接跟范志毅等申花国脚打交道,尤其是2000年的黎巴嫩亚洲杯赛,很多报道里最吸引人眼球的“金句”,都是从范志毅的嘴里说出来的,内心里自然也把他曾经效力过的申花当成了自己的“主队”。

【8·上海德比】

2002年的甲A,是从上海申花与上海中远两支球队的“上海德比”开始的,包括我在内,很多人对于那一年联赛的记忆,都是从虹口足球场和周杰伦“哼哼哈嘿”的那首《双节棍》开始的,而围绕着那场90分钟比赛前后的恩怨情仇和各种“无间道”的“剧情”,也让中国球迷第一次知道,原来足球还可以这么玩的。

【9·甲A余晖】

上海申花与上海中远队的冠军之争,一直延续到2003赛季的最后一场,当时已经“转会”加盟《东方体育日报》的我,成了兼顾国字号球队和甲A联赛的条线记者,也观看采访了申花整个赛季的主场比赛。联赛最后一轮,申花客场挑战深圳队,我则被安排采访另外一场同样事关争冠的上海中远主场跟天津队的比赛——十年之后,当被剥夺了2003年联赛冠军称号的申花队以负6分开启2013赛季中超之旅的时候,“造化弄人”这四个字,也成了很多当年那场冠军争夺战亲历者的共同感叹。

【10·三“国”演义】

2005年初,将“珠海中邦队”更名为“上海中邦”的上海中邦队,把主场从珠海迁回浦东源深体育场,加上原本就在中超的上海申花队以及改叫“国际”的上海中远队,上海同时拥有了三支参加国内顶级职业联赛的足球队,虽然“同城德比”从之前的剑拔弩张表面上温和了不少,但暗地里的较量却丝毫不减——中邦队在第一次与申花队的德比战中胜出之后,除了增加全队的赢球奖金之外,为中邦队打进制胜一球的杨林更是拿到了五万块钱的“进球奖”,这也成了这名高中锋职业球员生涯最“高光”时刻之一。

【11·一夜变“天”】

上海申花队从“SVA时代”进入“联城时代”的过程既不复杂也不算曲折,用一句话来讲就是“联城的朱骏接手了SVA的申花队”,而我作为随队记者,也亲眼见证了合并的整个过程。两支球队“合二为一”之后,因为不得不放弃上海联城队的“壳”和参加当年中超联赛的资格,当时的教练组不得不把60多名球员的训练分成两拨,甚至一些当打的国脚连中超比赛大名单都进不了。即便与后来“金元足球”时期垄断了大半支国家队主力的广州恒大队相比,2007年申花队人员配置的“豪华”程度也丝毫不逊色。

【12·A3问鼎】

2007年在山东的那次A3联赛冠军,先踢完比赛的上海申花队教练和队员坐到了济南体育中心的看台上,准备以亚军的身份参加最后的颁奖典礼,因为他们在第二场小组赛中输给了当时的山东鲁能队,只要坐拥主场之利的后者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不输球,就能在积分上压过申花队拿到冠军。为了赶稿子,我没有在看台上观看最后山东鲁能跟韩国城南一和队的比赛,而是回到新闻中心以“上海申花夺得A3联赛亚军”为主线开始写稿,没想到最终城南一和队2比1赢了山东,如此一来,在同为两胜一负的情况下,申花队凭借比山东鲁能队多出的三个净胜球捧得冠军奖杯,我的稿子也只能推倒重写,但是因为申花拿了冠军心里开心,也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痛并快乐着”。

【13·老布爷爷】

从2009年底到2010年初,“布拉泽维奇”这个名字成了最让申花球迷牵挂的五个字,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个曾经带领克罗地亚国家队拿到过世界杯季军的“教练中的教练”要来申花当主教练了,而在作为申花跟队记者的我看来,被球员称为“布爷爷”的老布,则是最好的采访对象之一,因为不管比赛输赢,他都会耐心地配合完成专访,包括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老布也以专栏的方式,跟我在《东方体育日报》完成了一次次的“隔空配合”。从这个角度来讲,不管是对当时的吴曦、冯仁亮和宋博轩这些年轻球员还是记者来讲,老布都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宝藏”。

【14·魔兽空降】

很多球迷都是因为“魔兽”德罗巴在2012夏天虹口足球场的那次“空降”而重新关注申花的,但是德罗巴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他在中超赛场上的第一次亮相,对手是主场作战的广州富力队。那场比赛,很多广州球迷,甚至广州富力阵中的外援都变成了德罗巴的“粉丝”,赛前赛后追着他签名合影;同样是那场比赛,德罗巴在助攻曹赟定得分之后,面对冲到自己面前庆祝的小曹,德罗巴竟然只用一只手就把他抱了起来并且“停”在胸前,让人不得不感叹,作为欧洲冠军杯得主切尔西队的主力前锋,“魔兽”的“神力”也太大了一点。

【15·艰难时刻】

2020赛季申花队的第一场中超比赛,是在大连打的,在那之前,受当年疫情的影响,我跟球队从年初1月份在海南分开之后,半年多的时间里可谓是“咫尺天涯”,那也是我采访申花队的历史上,与球队“分开”最长的一次。值得纪念的是,在联赛第一场打完广州恒大队之后,我在媒体新闻中心通过现场直播的电视屏幕问了申花队主教练崔康熙第一个问题,那也是中超采用赛会制后球队与外界分区隔离只能进行“云采访”的第一问。此后的两年时间,受各种因素制约,中超联赛没能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主客场制,申花队也始终与外界保持着隔离,而我作为随队记者,也成为了疫情期间为数不多能够近距离接触到球队的人,对于申花队在又没钱又没人,甚至一度连前景都看不到的情况下从至难时刻怎样挺过来的,体会自然也更加深刻一些。

【16·四个冠军】

从2004年到2023年的20年时间里,申花拿到了四个重量级的冠军,幸运的是,作为采访申花的条线记者,申花队四次夺冠,不管是2007年的A3联赛冠军,还是2017、2019和2023年的足协杯冠军,我都在现场,见证了历史的同时,也成为了申花队30周年历史和我个人职业生涯历史的一部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