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十多天,日历就将翻入5月,届时不仅有万众期待的劳动节假期,还有在聚光灯下开席的数场体育盛宴。其中,将于5月2日至4日在北京“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举行的2025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总决赛,便是个中翘楚。尤为需要划重点的是,这回单人项目将迎来竞争更刺激的全新赛制。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2024年和2025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总决赛连续两年于中国举办。在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全球赛事领域都积极推动变革的大背景下,本届跳水世界杯总决赛也迎来了推陈出新的看点。在四个单人项目中,赛制由常规的两个阶段(预赛和决赛)变为三个阶段,并融入了一对一单挑模式,如此新意你会期待吗?
新赛制一对一单挑期待吗?
对高水平运动员来说,世界跳水领域有三大赛,分别是奥运会、游泳世锦赛和跳水世界杯,而说到跳水世界杯的“皇冠上的明珠”,那当然就得说到它的总决赛了。此次在北京举行的总决赛,它的设项和之前已经比完的两站跳水世界杯一样,都是九个项目,具体为四个单人项目、四个双人项目以及混合团体项目。
聚焦四个单人项目,根据赛制,在所有参加了前两站跳水世界杯的运动员中,在各项目中积分排在前12名的人获得总决赛资格,并由此成为相应的一号至12号种子选手。往届跳水世界杯总决赛的单人项目分两个阶段进行,预赛和决赛,男选手共跳12轮,女选手共跳10轮。如今赛制改革,在运动员各自总轮数不变的情况下,两个阶段变为三个阶段:新的第一阶段为一对一单挑,新的第二阶段是半决赛,新的第三阶段就是决赛。
先说第一阶段的一对一单挑。每位选手可自由选择三个跳水动作进行比赛,三轮结束后,每组得分较低的人将被淘汰,共六名选手可晋级半决赛。
以女子10米跳台为例,陈芋汐在之前两站跳水世界杯上都拿到了该项目冠军,以积分100分成为一号种子。根据公平性原则,陈芋汐在一对一单挑阶段的对手就是排名最低的12号种子、加拿大运动员凯特琳·冯。而要与二号种子全红婵一对一竞争的人,就是11号种子、西班牙选手瓦莱里娅·安托利诺。其他对阵情况以此类推。
第二阶段的半决赛,六名运动员被分成两组,每组三人。为了不让新赛制给选手们增负,男运动员在半决赛中跳三个动作(把动作清单上在上一阶段未跳的三个动作完成),女运动员在半决赛中跳两个动作(把动作清单上在上一阶段未跳的两个动作完成)。第一阶段的分数会被带入半决赛,每组在前两个阶段中得分最低的人被淘汰。最后,共有四位选手可晋级决赛。
第三阶段的决赛,除了参赛选手规模精简至四人外,别的方面就是常规模式了。决赛的出场顺序按照晋级的排名倒序进行,分数清零重启,男运动员比六轮动作,女运动员比五轮动作,然后产生各单人项目的最终排名。
目的性明确,提高观赛体验
一项运动想要长期健康的发展,不仅需要能直接拉动流量的明星运动员,也得在赛场上花心思布局,把基本盘做大做强。如今,跳水世界杯总决赛就在赛制上做出了一次目的性明确的试水。尽管此次赛事尚未启幕,但从单人项目赛制改革后的“剧本”来看,体育迷们的观赛刺激度无疑是要上一个台阶了。
这回跳水世界杯总决赛在单人项目上推出新赛制,记者从中看到了三大可圈可点之处:其一,增加偶然性和爆冷门的可能,提升观赛时的刺激感;其二,进一步合理安排赛程,同时简化抢票思路,更有助于吸引观众;其三,在推陈出新的同时,没有在体能要求和所训练的动作上给选手增负。
先来看看去年跳水世界杯总决赛单人项目的赛制吧。从预赛到决赛,较低的淘汰率容易让人对比赛产生一种“平平淡淡”的观感,缺乏疏密变化的节奏也可能让非铁杆支持者更早地审美疲劳。以女子10米跳台为例,12名参加预赛的选手都进入了决赛,淘汰率为零。女子3米跳板是“13进12”,男子3米跳板是“16进12”,男子10米跳台则是“17进12”。如今,两阶段变三阶段,前两个阶段都有较高淘汰率,这看点不就多了吗?
其二赛程方面,如果观众想要去现场看某个单人项目的话,不再需要分场次买票,无形中就简化了抢票思路。还是以女子10米跳台为例,三个阶段将连续进行,整个时长预计约两小时,对专注于这个单项的体育迷来说,集中火力抢5月3日下午场的票就对了。
第三就是虽然赛制变了,但一方面,选手们在总决赛上需要共计完成的动作数量(即轮次数)没有增加,仍旧是把完整的动作清单跳两遍,兴许心理压力上会有变化,但在体能要求和对动作的掌握数量上没有增负;另一方面,也仍旧是谁发挥得最好才能夺冠,无碍公平性。
当然,现在说的这些都是预测,新赛制到底能否丝滑“落地”,这还得等总决赛方可见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