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80后“过来人”有话说 “九〇后”为啥不想结婚?
第02版:特别关注 2022-02-09

80后“过来人”有话说

●婚姻真相就是“相互分担,共同成长”

樊明今年已经将近40岁了,他与妻子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刚上小学,小儿子刚进幼儿园。樊明负责大儿子的学习和玩耍,妻子则负责两个孩子的生活。生活虽然经常“鸡飞狗跳”,但在共同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夫妻二人的感情倒是越来越好了。没有孩子之前,因为各自的生活习惯和爱好不同,两人还时常拌嘴,孩子出生后,特别是上学后,两人的目标渐趋一致了。

“我们家没有所谓的丧偶式育儿,我们是相互分担、共同成长。有问题两人会一起分析,共同解决,感情也越来越好。中年人的生活不复杂,向着共同目标一起努力,日子就能过好。”

此外,樊明认为在一个家庭中,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有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可以一起玩,学会了分享与谦让,将来一起帮衬,这对于他们今后的人生是很有帮助的。”

●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

1983年出生的梅先生的婚恋观比较传统,恋爱三年后结婚,不久又喜获爱女。如今,女儿也已经上了中学。在旁人眼里,梅先生属于“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的典型。

“在我们‘80后’这一代人的观念里,自由恋爱、结婚生子似乎是一种顺理成章的人生经历。”在婚姻家庭的关系中,“学会一起带孩子”成了夫妻双方长时间的共同目标。梅先生表示,从孩子出生、养育、成长、学习,所有阶段自己从未缺席。这个过程既是孩子的成长,也是个人与家庭的进步。

他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受教育程度高,对婚姻有了更多的思考,对生活伴侣、对婚姻质量有更高的要求,“不愿凑合”是当前年轻人选择不婚的根本原因。对此梅先生表示理解,“世界上没有一种人生最优的选项,只要适合自己就没问题。”事实上,结婚与不婚,每个方案都会“有得有失”。追求自由与家庭责任从来就是一对矛盾体,选择不婚,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可以留给自己,当然,也会失去传统观念中的天伦之乐、家庭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能带娃”是硬核条件

“男人看脸,女人朝钱”的传统婚恋标签,历经几代人,核心大方向基本没变过,但对于“80后”女性而言已经略显“油腻”。

“80后”的晓音表示,经过十来年的婚姻生活,对于“婚姻是必需品吗?”这个问题,自己可能没空静下心来思考——因为“老母亲”们日常沉浸在鸡血(辅导)自家小学生的事业里无法自拔。

经历过当年幼升小机构彻夜排队的盛况,“小四班”“小五班”的大浪淘沙,再到如今“双减”政策,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一线城市,老母亲们发现,妈妈全方位辅导的娃学习好,但是其中学得最好的,一定是爸爸辅导的那些孩子。

在知名学校工作吗?读书时候是理科大牛吗?祖辈中有当中学老师的吗?高考数学多少分?能找到一对一老师吗?……“80后”女性发现,这些贴地气的实际问题才是日后十几年养娃路上夫妻两人能够携手前行的必不可少的“核心技能”,夫妻二人“共同承担抚育责任”“能专业辅导孩子功课”亦是家庭和谐的基石。

对于年轻人的婚恋建议,晓音说自己作为“80后”老阿姨,总无法避免地要加上一条:“你将来的队友负责鸡娃吗?”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