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践行与探索 活动及预告 殷行街道老年志愿者:参与防控、坚守一线 观点对对碰 “双减”后,家长应学会做智慧父母
第08版:家庭教育 2022-03-30

观点对对碰

名词新解

上海协申联合企业大学家庭教育学院副院长林征宇博士认为,家庭教育是一个家庭中包括具有主要责任的父母和该家庭中与孩子共处的长辈(家庭场景中的施教者),在培养下一代时运用的方式方法;良好的家庭教育取决于家长对下一代教育培养的认知、技能及家长言行所营造的家庭氛围,也与家长自身的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两项因素有一定关联,但并无因果或正比关系的强关联。家庭教育是道德的蕴蓄和传承,承载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进化,即每个人都触手可及,是最简单的一种社会价值贡献。

案例评说

经常听到邻居小明妈妈教育孩子。有一次,小明妈妈说起了小明考试成绩的事,她要求小明把错误的地方抄写30遍。小明突然崩溃了,忍不住委屈地哭喊道:“凭什么你们家长说什么,小孩子就要听,不公平……”小明妈妈立马火冒三丈,大声训斥:”就凭你是我生的,我还省吃俭用供你吃、供你穿,供你上学……”

小明错了吗?没有。小明妈妈错了吗?也没有。换位思考一下,小明妈妈对孩子教育培养的理念就是:孩子就是要听家长的,家长有权对孩子予取予夺。那么,小明妈妈就很容易理直气壮,自觉不自觉地使用家长权威来解决与冲突,这就形成了家长的“理所应当”。从孩子感受来说,他虽感委屈和不平,但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冲突,以一方的强势,而另一的弱势被压制。被压制是一种负面的积累,有一天当弱势一方觉得有力量时,通常会以激烈的方式释放。

热点问答

家长:“双减”政策又逢本土疫情严峻,孩子到底该怎么教?

杨捷(上海协申联合大学家庭教育学院教学管理中心主任、国际交流与外事部长):现在的家长,实属不易。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十八般武艺就都得会点儿:树叶画、扎灯笼、剪纸、做木工……孩子开学后,家长又要应对“双减”和疫情下的“网课陪读”。

教育孩子难吗?首先,找到问题的核心与根本,就等于找到了方法。家长不妨观察一下孩子,他/她最喜欢什么,可以尝试找出这个领域的人物或事物,一起研究探索,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在借助兴趣点的内涵传递上,而非从枯燥的家长说教,家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学写诗,把功夫放在诗外的阅读,而不是简单放在句式和遣词造句上。其次,家长不再想着通过补课、刷题来“弯道超车”了,孩子“超车”的最好方法是家长的自我提升。只有家长的教育理念、格局和方法有突破,孩子才会有提升。最后,孩子的心要去哪里,哪儿就是他们的志向所在。家长注重孩子志向的引导、人格的塑造,孩子才会有无限的学习动力。孔子十五“志于道”,王阳明十岁立志“成圣贤”。家庭教育是长跑,历练有助于立志。

“双减”逢“疫情”,如果家长能更多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相信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教孩子的方法。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