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新书推荐 从文学作品看“无子的人生” 以“六好”为引领  丰富文明内涵
第06版:小楼书香 2023-05-24

从文学作品看“无子的人生”

2022年,日本新出生人口为799728人,为1899年有记录以来最低,首次跌破80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警告,日本已“处于无法维持社会功能的边缘”。尽管日本政府努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推出多项补助措施,但无论是“发钱”还是“给假”,都难以挽救日本的出生曲线。

在日本,有大量的“无子族”,他们或是未婚无子,或是已婚无子。《无子的人生》(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作者酒井顺子就是“高龄无子者”的一员,她试图从社交、生养、情感、习俗、职场、社会状况等几个视角去解析日本当今人口低出生率环境下的无子者的生活状况,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大量高龄无子者族群的未来命运。

以下内容摘自书中《文学与出生率》一节。

“无论身份高贵或卑微,总以无子嗣为妙!”这是中世纪文学作品《徒然草》第六段的开头,意指无论是身份尊贵的人,或是庸庸碌碌的芸芸众生,都不想有孩子。我想很多人读到这一段,都大吃一惊吧!不仅在大家感叹少子化的现在,就是回顾过去的日本,一般也都觉得有小孩是件很棒的事,为什么这里会写“总以无子嗣为妙”呢?

日本过去有着“孩子是珍宝”的认知,在那样的时空背景下,写出“才不想要小孩呢!”的兼好法师,可谓是特立独行。兼好法师似乎对子孙甚感嫌恶。他觉得孩子、孙子把家里搞得乱糟糟是“没有品位”的。兼好法师是文雅的都市人,凡事切忌太过,就算连子孙“太多”都不行。

兼好法师光明正大地过着没有妻儿的生活,甚至言明“有老婆的家伙都是蠢蛋!”推崇无子生活才是“理想”。

回过头来看看现在,我们之所以没有小孩,并不是因为专心于佛法的修行。只是不知不觉、也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没有(没能有)小孩。

约在35年前,就已经有人预言了这个时代的到来,那就是曾任长野县知事的田中康夫。他的第一本小说《不为什么,水晶》于1981年出版,内容描写女大学生由利在都会里百无聊赖的生活,是当时的百万畅销书。

女主角由利因为同居的男朋友不在家,所以打电话给前几天跟她搭讪的大学生,并约了见面。由利觉得,跟男生见面之前先洗个澡比较好,所以就去洗澡了。但说到为什么这么做比较好,答案是“不为什么”。

书中写道:“到头来,我好像就是随着这‘不为什么的心情’活着。这种颓废、缺乏自主性的生活模式,或许有人会说不成体统。但1968年出生的我,‘心情’已经成为我行动的度量衡。”

在这个小说的最后,突兀地附上了人口问题审议会的《有关出生力动向特别委员会报告》,内容记载了出生率的变化,还写上了两点:①出生率的低迷,今后也将持续一阵子,但20世纪80年代也可能转为上升。②即使出生率上升,也无法恢复到足以维持人口现状的程度,人口逐渐减少的趋势难以避免。

书中甚至还写了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这个数字与出生率不同,呈现逐渐上扬的趋势。书中还提到:“日本的少子化和高龄化,置之不理的话就会愈来愈严重。”

我们对照答案的话就会发现,除了①中提到20世纪80年代可能转为上升的出生率,结果不但没上升,还持续下降,高龄化也愈来愈严重,作者的预言,几乎全都实现了。

2014年,《三十三年后的不为什么,水晶》一书出版,书中也提及了少子化的问题。它直截了当地指出,若出生率能维持在20.7‰左右的话,人口总数就能保持原有水平。但“无论多么火速地打造出利于生儿育女与回归职场的社会环境,要恢复到20.7‰都只是梦一场。必须在对此现状有共识的前提下,提出日本今后的目标才是”。

小说主角由利已经年过五十,在丰裕物质、华丽体验、奢华美食的环境下成长,最终还是没有小孩。

20世纪80年代之后,像这样“不为什么”小孩就愈来愈少的时代,一直持续至今。丰衣足食,小孩就变少,是全世界共通的现象,但日本又因为受到儒教的影响,出生率降到不能再低了。如今,并非像兼好法师的时代一样,因具备某种积极意义而没有小孩,只是不知不觉地、不为什么地就往舒服的方向去,结果最后没有小孩,这样的人是愈来愈多了。

出生率的低迷刹不住车,已经呈现出相当严重的局面,人们慢慢发现,无论结婚或生子,都不是“不为什么”就能达成的事,必须努力才能实现,却也还是找不到“那这么做就行了”的处方笺。

小孩不为什么就减少的原因,或许只有不为什么就是没有小孩的人才能解开。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