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知识”?为了帮助消化,吃完饭后,进入胃肠道的血液就会增加,供应大脑的血量相应减少,从而导致短时间内大脑缺血缺氧,引起反应迟钝、犯困的情况。
有研究表明,吃完饭后,大脑供血量虽有所改变,但其变化幅度很小,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影响。事实上,造成饭后困乏,可能是体内激素“作祟”。
进食后,人体会分泌一种叫作“胆囊收缩素”的激素,它会刺激胆汁分泌,帮助消化吸收食物。在摄入大量高脂、高蛋白的食物之后,人体中的胆囊收缩素水平会大幅度升高,让人产生疲乏感。
此外,食物中的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后,就会分泌胰岛素,而胰岛素会促进蛋白质合成,进一步促进大脑内5-羟色胺的分泌,帮助安眠镇静。因此,在摄入大量的米面、甜食、饮料等食物后,身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会快速升高,让人变得更加困乏。
那么,如何才能缓解“食困”呢?建议每顿只吃“七分饱”,并以粗粮、豆类、薯类代替精白细软的食物。同时增加摄入绿叶蔬菜等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减少食用高脂肪、高糖食物。此外,吃完饭后可以小憩15分钟左右,这样不仅能有效缓解犯困状态,还能降低体内相关激素的分泌。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