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四助奶奶”张文静:点亮山区孩子的梦
第01版:一版要闻 2023-08-09
20年来,她带着全家人助医、助学、助贫、助游

“四助奶奶”张文静:点亮山区孩子的梦

颜静燕

图为周飞的弟弟周聆华向张奶奶献花

图为张奶奶的家人到上海南站迎接江西来沪师生

图为张文静和老伴周老先生与邱阿姨(后排左二)一家人

家住徐汇区康健街道党校小区的张文静有一个特殊的称呼——“四助奶奶”。助医、助学、助贫、助游,张文静和家人每年资助江西革命老区希望小学师生来上海参加“上海夏日之旅”的故事,在两地间传为美谈。20年来,光是各种善款就达20多万元,助游每次花费1.5万元左右。

张文静的爱心帮困之路坚持了20年,爱心助游活动也有11个年头了。一叠叠的信件、一张张充满爱的汇款单、一个个沉甸甸的包裹……这些背后,都蕴藏着“四助奶奶”张文静对孩子们的爱与希望。

◆记者 颜静燕

“上海之旅”全家齐动员

今年暑假,来自江西省上饶市上海希望小学的同学们再次如约来到上海,这已经是这所小学的同学们第8次上海之旅了。

为了安排好每一次的“上海夏日之旅”,张文静和家人都会提前一个多月开始策划。她说:“组织一次这样的活动要做的事很多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走出大山,有的连县城也没有去过,要让孩子们高兴、孩子的父母放心,安全要放在第一位。”

张文静的老爱人周老先生是一位有着65年党龄的退休干部,他认为组织“夏日之旅”要让师生接受优秀传统教育,比如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周公馆、龙华烈士陵园,三山会馆等;二要让师生开眼界,如参观科技馆、博物馆,辰山植物园等激发孩子们热爱科学、奋发学习的热情,;三是让师生假期放松一下,如游览南京路、东方明珠、欢乐谷,动物园……品尝上海地道小吃和各式料理等。

于是,全家一起讨论拟订《夏日之旅日程安排表》,吃、住、玩、交通路线都事先排摸过。住宿交通、迎送接待、摄影陪同、景点解说……老伴、孙子、外孙女、儿子、女儿齐上阵,全家总动员。

在张文静和家人的精心安排之下,同学们去龙华烈士陵园凭吊革命先烈,还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和纪念馆,也在“西洋画的摇篮”土山湾博物馆里欣赏百年牌楼,到南京路和外滩领略美轮美奂的“万国建筑”……4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丰富多彩。山区师生还受邀参加了与党校小区孩子们的交流互动活动。

第一次登上高楼、第一次走进大型展馆、第一次搭乘地铁……张文静的爱心,成就了山区孩子人生中的无数个第一次,也为他们开拓了更广阔的视野。

如今,“到上海参加张奶奶的夏日之旅”已成为孩子们的念想,也是学校激励学生进步的机制。一个男孩在环球金融中心100层观光层俯览上海景色时说:“我长大了,也要在家乡建高楼,让大家看看家乡的美景。”

提及这位“四助奶奶”,带队的希望小学老师总是感动地说:“炎炎夏日,满头银发的张奶奶丝毫不顾高温的炙烤,每天从早上8时直至深夜,时刻陪伴在我们身边,细心周到地为我们送水和防暑物品。”

每次张文静还自费购买字典、文具用品、食品等赠送学生,每次助游大约花费1.5万元,至今已累计花费十余万元。对此,张文静说:“山区的孩子懂得感恩,在书信中都叫我‘上海张奶奶’。我现在多了30多个孙子孙女,这种幸福快乐是山区师生给我的,我应该谢谢他们。”

把光注入孩子们眼里

在今年参加“夏日访沪之旅”的成员中,除了上海希望小学的师生,还有一家特别的客人——来自江西赣州南康山区的邱阿姨和她的孩子。张文静的“四助”之路也缘起于邱阿姨一家。

2005年4月,张文静无意中在《新民晚报》上读到《白衣天使为我点亮希望之光》一文,讲述了家境贫困的江西4岁男孩周飞在母亲邱阿姨的陪伴下来沪治疗白血病得到医护人员关怀的故事。

几天后,她和读小学的外孙女带着一大包衣物、食品、牛奶,横穿整个市区,赶往市第一人民医院看望周飞并送上捐款捐物。周飞的父亲外出打工骨折后在家休养,邱阿姨因得知脐带血或可挽救儿子的生命,从而再次怀孕待产。望着无助的小周飞,张文静不禁泪流满面,她说:“孩子,不怕,奶奶来陪你!”

在此之后的一年多里,几乎每个周六的下午,张文静都会和外孙女一同,为化疗后胃口不佳的周飞精心准备饭菜,送至医院。后来,周飞转院至松江分院,张文静每次看望他,往返车程接近4个小时,但她和外孙女依旧风雨无阻。护士、同病房病人都说:“小周飞,上海奶奶和小姐姐又来看你啦!”素不相识的两家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张文静为孩子治病出钱出力。

虽然倾心救助的孩子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但张文静一家和邱阿姨一家的却19年如一日地保持着联系。张文静经常关心邱阿姨一家,特别是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每年春节、“六一”儿童节和开学前都会寄钱寄物到南康,平时还教孩子们写信、写作文。邱阿姨另外两个孩子名叫聆音、聆华,这两个好听的名字是张文静的爱人周老先生取的,意思是“要爱国、听党的话”“听取不同的声音”。

张文静说,两个家庭虽然相隔千山万水,却早已亲如一家,此番邀请邱阿姨一家来上海,是因为“孩子们叫了我们这么多年‘爷爷奶奶’,却从没来过上海,我们也想看看孩子,了却心愿”。

除了邱阿姨家以外,张文静一家还默默地资助了湖南双丰县患有骶骨畸胎瘤并实施了分离术的3岁女孩、江苏一位因烧伤致残的孩子等,为这些家庭困难的重病儿童送去衣物、食品和捐款。

这次来上海参加“夏日之旅”的希望小学师生在谈起张奶奶对学校和学生们的帮助时,也十分动容。

2007年11月10日,江西革命老区横峰县龙门畈乡钱家村“上海收藏希望小学”竣工。张文静带着外孙女跟随上海市收藏协会的热心人,参加了学校的竣工典礼,并就此和“上海收藏希望小学”结缘助学,为学校捐赠一台新电脑。这十多年来,张文静始终像亲奶奶一样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之后又陆续为孩子们送去图书和英语磁带,2011年她还为学校建造围墙捐款……

希望小学的师生们都称她是“上海张奶奶”。学生会给张奶奶寄来书信,说说家乡的变化、自己的进步、未来的理想。

有一年,希望小学学生参加上饶市举办的合唱艺术节,师生们高兴地把演出获奖视频传到上海,张文静连看了好几遍,眼含着泪水兴奋地说:“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张文静家里有厚厚的几叠汇款单。20年来,张文静帮助山区贫困孩子,全家人助医、助困、助学,不算邮寄衣物食品和各类书籍,光是各种善款就达20多万元。

“德善”家训有传承

如今的张文静和周老先生已经进入了耄耋之年,两位高龄老人没有充沛的体力陪着孩子们去四处游览了。子女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承担起这个光荣的任务。

其实早些年,老人的子女曾劝母亲花些钱请旅行社来搞夏日之旅,张文静说:“那不一样。现在,我还能行,等到我不行了,不是还有你们么?”

让张文静特别欣慰的是,子女们见她如此坚持,二话不说就接过了接力棒。她说:“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我女儿、儿子常说‘爸爸妈妈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这个就是最大的孝顺’。”

张文静一家坚持不辍地将“四助”进行到底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也让她收获了诸多的荣誉,她曾荣获上海市优秀志愿者、2018年度徐汇区道德模范等荣誉。但她很少提及自己的荣誉,甚至自己都不太清楚获得过什么荣誉。她把荣誉看得很淡,却经常感谢为“夏日之旅”提供各类帮助的邻居、朋友和社区志愿者们。在她家里,墙上最醒目的是“宽田宽地不如宽厚待人,积金积银不如积书教子”家训,把中国的“德善”融入到血液里,只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孩子。

张文静说,这些年多亏党和政府的脱贫攻坚政策好,孩子们的家乡正在变得越来越好。曾有参加过“夏日之旅”的孩子给张文静来信,告诉她,家里种了葡萄,依靠葡萄酒酿造等产业脱贫致富,还邀请张奶奶去做客。张文静说:“爱于心,践于行,我有信心带着家人、孙辈们,把这件好事一直做下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