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卢最近有点郁闷,最近一两年的时间里,他经常感觉到有点胸口发闷,到医院经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后发现,他患上了“心肌桥”。老卢听了后很担心,连着几个晚上睡不踏实:“心脏里都长出桥来了,这该如何是好呀!”
血管怎么“跑偏”了
听到“心肌桥”这个词,大部分人都会联想到长江大桥、立交桥之类的“桥”。实际上,“心肌桥”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心脏上“长出了一座桥”。
“心肌桥”的这个“桥”,只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它是指心脏上血管的走向存在一些异常的情况。
专门输送供应心脏血液的动脉,叫做“冠状动脉”。在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和它的分支是分布在心脏表面的,我们可以把这想象为一些藤蔓类的植物,像爬山虎、牵牛花之类的,笼罩着心脏的表面,有点像“帽子”那样扣着,所以叫“冠状动脉”。
有时候,一小段冠状动脉比较“调皮”,它不在心脏表面好好趴着,反而是绕进心脏的肌纤维里面去了,那么这段冠状动脉就有了新的名称——“心肌桥”。
“心肌桥”就是一段血管长到了心脏肌肉中间,但心脏还是要不停跳动的,那么心肌在每一次收缩的时候,这段“跑偏”的血管自然就会受到挤压,冠状动脉里的血流也自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患者会出现胸闷、胸痛、头晕等一系列症状。
这座“桥”影响大吗
“心肌桥”是严重的疾病吗?会危及生命吗?
其实,大家不必过于紧张,在大部分情况下,“心肌桥”并不会引起心脏的严重缺血坏死。也就是说,小节段的冠状动脉受到压迫,并不会造成心脏血液供应的阻断,因此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当然,如果被诊断患上了“心肌桥”,具体如何治疗,还是要交给医生来判断。
要怎么“修桥”
“心肌桥”患者如果平时症状不明显,可以先自行观察。但是,一旦出现胸闷、胸痛等频繁发作或是程度加重,那就要到正规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目前对于“心肌桥”的处理,除了手术治疗(针对严重情况),还可以选择药物治疗。
药物方面主要是一些减慢心跳频率、降低心肌收缩,从而减轻“心肌桥”压迫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断药(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等),以及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如地尔硫、维拉帕米等)。
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 王耀晟(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