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窑里村异常“火热”,村里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在“网红”打卡点窑文化馆,800个色彩各异的陶罐组成的“千窑墙”、1800块红砖制成的“古窑历史遗址”极具视觉冲击力。不少大学生也来到这里开展“艺术乡建”研学活动,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设计多样化方案。
但在20年前,窑里村还是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村,这个“网红”窑文化馆也是由养猪场改建而来的。“那个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猪棚到处建,随意排放养猪的废水。”窑里村原党支部书记邱财生在村里工作超过20年,他表示,过去的窑里村,大家伙日子虽然过得去,但幸福指数却普遍不高。
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非规范化养殖又让本就微薄的养殖利润再度缩水,直到2010年,窑里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还不足10万元。
转机发生在2013年,谋求“村强民富”的窑里村启动了“三改一拆”行动,旧房拆除了,村道硬化了,环境整治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同时,通过整体规划、整体开发,村里挖掘出了“水漾窑里”这个旅游IP,既改变了平原水乡美丽乡村“千村一面”的情况,又将乡村旅游与当地文化深度融合,游客和客商接踵而至。
接下来的几年,窑里村与时间赛跑,项目引进与乡村建设齐头并进。“以前村里发展靠养猪,现在走绿色生态发展,人人有活干,事事有钱赚。”窑里村党支部书记何明发说,在改善环境的同时,该村对收购的闲置农房、猪棚等资源进行微景观打造,建成“父亲的菜园”主题休闲农场、“复古型”文化礼堂及各类型休闲娱乐场所十余处。“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多少钱,现在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平时在自家摆个摊卖土特产,一年也能赚4万多元。”说起改变,窑里村村民邱为民满脸笑意。
今年4月,窑里村又和杭州向上文旅有限公司签订“整村运营”战略协议,共同出资1000万元成立了水漾窑里乡村发展有限公司,窑里村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我们被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所吸引,当地的整体定位也与我们公司发展方向相契合。”杭州向上文旅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学荣介绍,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双方就进入了“蜜月期”。
“周末村子里都是三五扎堆的游客,民宿和农家乐也是爆满,村庄也越来越热闹了。”何明发坚信,村子富了、环境美了,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来窑里、留在窑里。
眼下,窑里村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文化引领、绿色为重、利民富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成功创建了“省级3A级景区村庄”“市美丽乡村精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