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以来,我们的古法手工蚕丝被供不应求,订单量和平常相比多了很多。”近日,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的荻港渔庄手工蚕丝被加工房内,工人们正马不停蹄地赶制订单。
走进加工房,只见工人将一个个丝套先撑开,再由三个人一起拉丝,拉开的丝一层层堆叠,形成蚕丝被的雏形,最后在外面缝制上布套,这样一床全新的蚕丝被就做好了。刚制作好的手工蚕丝被质地细密、手感松软、厚薄均匀,还有淡淡的植物纤维味道。
据悉,和孚镇蚕桑文化源远流长,穿越千年的养蚕制丝技术流传至今。而由蚕茧制作而成的蚕丝被,其主要成分为纯天然动物蛋白纤维,结构最接近人体皮肤,其中所含的多种氨基酸具有防风除湿、安神助眠和滋养皮肤的作用,这成为了不少老一辈人送礼的首选。
“我们一直坚持用古法手工工艺制作蚕丝被。”荻港渔庄负责人倪威介绍道,制作的手工蚕丝被采用双宫蚕茧为原材料,经过选茧、煮茧、手工剥茧、开棉、晒棉、四人合力拉棉、古法手工定针等38道复杂的工艺生产出一床合格的蚕丝被,定制的被子根据品质定价在每斤1000到1200元。近期因气温下降,加上结婚、搬家喜事增多,和孚镇手工蚕丝被加工厂也迎来了一波订单热,销量同比上涨20%左右,不少消费者需要提前两周订货才能拿到想要的货品。
与此同时,工人们正通过电商直播制作蚕丝被的全过程,质地细腻的蚕丝被吸引了大波网民驻足观看并下单。一根根蚕丝串起养蚕、抽丝、制被、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蚕丝变成“金丝”。同时,该村蚕丝产业还依托“丝绸小镇”大力发展“蚕桑+研学”文化体验,致力通过科技种桑养蚕打造研、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