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6日 星期五
答读者问 蜗牛,也是一味药 儿童退烧也可用中成药 吃素≠缺乏能量 选配助听器  因人而异 “封闭针”,“良药”还是“毒药”? 百岁老人复明偿心愿 每4个上海儿童有一人超重  预防肥胖应从准父母开始
第02版:人与健康 2024-08-07

“封闭针”,“良药”还是“毒药”?

吴众

最近,巴黎奥运会正如火如荼地举行。有运动员在比赛中受伤严重,打了“封闭针”后,便能顺利参加下一场比赛。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患者(如患腱鞘炎、关节炎)通过打“封闭针”缓解疼痛症状。不过,也有人认为,打“封闭针”会产生依赖,甚至会影响身体健康。那么,“封闭针”到底是“续命良药”还是“健康杀手”?

打“封闭针”是将一定浓度的激素和局部麻醉药物混合,注射到病变区域,以此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防止粘连。对于急性损伤,如急性腰扭伤、肩关节损伤、踝关节扭伤等都有良好的效果。而一些慢性劳损性疾病,如腰肌劳损、网球肘、跟腱炎等,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打“封闭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长期打“封闭针”会给健康带来一系列的危害。比如可能导致局部组织萎缩、变薄,皮肤色素沉着、血糖升高、骨质疏松,甚至诱发感染。此外,还会降低身体组织的修复能力,延缓韧带愈合过程,使其强度变低、变得脆弱,增加断裂的风险。因此,治疗之前,一定要由专业医生进行精准的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打“封闭针”并不会产生依赖性。临床上对封闭治疗的频率有严格限制,一般情况下每两次治疗需要间隔7~10天甚至1个月。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骨科 吴众(主治医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